偏头痛怎么办?快速止痛方法的解析

中医科 中医神经内科 2018-11-07 01:07  浏览 :6779
导读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血管神经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偏头痛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

摘要

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血管神经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是遗传素质基础上形成的局部颅内外血管对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降发性异常反应。中医认为引起偏头痛的主要原因是肝肾的功能失调与风、火、痰、瘀阻络所致。中医诊断分肝阳上亢、风火上扰、痰浊阻窍、瘀血阻络、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五种证候,临床以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通窍活血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八珍汤、右归丸加减治疗。



概述

偏头痛是一种不名原因突然发生的头痛,是颅骨、头皮和脸部动脉扩张所引起的。偏头痛症候群的特点是不定期的头痛,开始发作时通常只限于头部一侧,但到后来可能遍及整个头部。偏头痛发生时合并出现的症状有:对**易于感受恶心、畏光、呕吐、便秘、腹泻,头痛发作之前先出现视点暗点、一侧视力偏失、一侧感觉异常、语言违常等现象者并非少见。头痛大都只限于头部,但也可能蔓延到脸部,甚至颈部。病人家族中往往还有其他人有类似的头痛。

其他可能出现的症状还有:腹胀、四肢冰冷、眩晕、震颤、皮肤苍白、口干、出汗过多和畏寒。症状持续的时间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症状严重程度从最轻到最重都有。每一次发作后病人都会有一段时期的轻快和安宁的感觉。两次头痛之间可能出现胃肠的症状,较常见的是便秘,其次是腹泻。偏头痛可以在任何年龄开始出现,但最常见的是青春期。任何年龄、社会状况、才智、经济状况、不同的阶级,都有偏头痛。偏头痛有很多不同的变异型,头痛以外的其他症状可能成为病人的主诉。

临床表现

偏头痛的临床表现较多样,一般分为典型、普通型(寻常型)及复合型(并发型)偏头痛等三种。

典型偏头痛

此型约占偏头痛患者的10﹪,常有遗传因素。按其发作的症状,临床又分为两期……

先兆期:头痛发作前,可有各种视幻觉如暗点、偏盲、亮光等先兆,一般持续10~40分钟后即消失。先兆期的症状,可能与颅内动脉缩收继发脑血供不足有关。

头痛期:常始于一侧颞、眶及前额部,可扩展至整个头部,成搏动样,伴有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等。头痛持续数小时后进入睡眠,醒后头痛消失。头痛期的症状可能是颅外动脉扩张所致。

普通型偏头痛

此型为最常见,无明显的先兆症状,头痛发作后逐渐加重,可历时数小时至数天,伴有恶心呕吐、精神疲乏等。

复合型偏头痛

偏瘫型偏头痛:头痛程度较轻,当偏头痛发作时出现对侧肢体轻瘫或麻木。在头痛缓解后数日肢体征象才渐次消失。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主要见于青年女性,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头痛常伴有眩晕、耳鸣、纳差、共济失调等前庭功能紊乱及小脑症状,持续数小时后恢复。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头痛发作时,伴患侧动眼神经麻痹,往往在几小时至几周内逐渐恢复。亦可反复发作,需排除脑动脉瘤所致的可能性。

丛集性头痛:中年男子较多见,头痛常集中在几天或几个月内,每天有规律性发作,为胀痛或搏动样痛,部位局限在单侧眼部、前额或颞部,每次发作不超过1~2小时,常伴有流泪、结膜充血、鼻塞、脸红等,偶有恶心与霍纳氏症。起坐时症状减轻,平卧时加重。

病因病机

偏头痛,是遗传素质基础上形成的局部颅内外血管对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降发性异常反应。中医认为引起偏头痛的主要原因,是肝肾的功能失调与风、火、痰、瘀阻络所致。《顾氏医镜?头痛》云:“头为天象,六腑清阳之气、五脏之精华,皆会于此;故外感六淫之邪,与脏腑之逆气,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经络,咸能作痛”。

肝阳上亢(风火上扰)

情志不和,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肝火上炎,风阳妄动而成风火上扰巅顶之证;火盛伤阴,肝失濡养或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致肝阳上亢。肝火、风阳上扰清窍,则见头痛爆发,痛势剧变。

痰浊阻窍

过食肥甘厚腻或思虑劳倦过度,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阻遏清阳,痰浊上蒙清窍。清阳不升,则见头痛昏重。

瘀血阻络

或由气滞血瘀,或由气虚血行不畅,或病久不愈,入于血络,均可致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致头痛屡发。

气血亏虚

素体虚弱,思虑劳倦过度,久病不愈均可致中气不足、营血亏少。气血虚衰,清阳不升,浊阳不降,清窍不利则头痛绵绵。

肾精不足

肾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肾虚精髓不足、髓海空虚,故头脑空痛。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在于袪邪扶正并重,根据不同的证候审因论治;注意脏腑功能与风、火、痰、瘀等邪气之间的关系,在调整脏腑功能的同时注意袪邪。

肝阳上亢

症状:头部胀痛或跳痛,以额颞部疼痛多见;或眩晕、情绪不畅;或正值月经期加重;或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弦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风火上扰

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或跳痛,面红目赤,畏光羞明,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熄风泻火。

方剂: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减。

瘀血阻络

症状:痛有定处,头痛如刺,经久不愈,舌质黯红或紫黯,或舌上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涩或弦。

治法:活血通窍止痛。

方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痰浊阻窍

症状:头痛头胀,沉重如裹,头晕胸闷伴恶心呕吐痰涎,纳呆食少,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降浊开窍。

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加减。

气血亏虚

症状:头痛隐隐,或伴头晕,神疲纳少,面色少华,气短心悸。诸证劳累则加剧,舌淡苔薄白,脉细或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

方剂: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

肾精不足

症状:头脑空痛,且兼眩晕,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带下,耳鸣重听,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苔薄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填精。

方剂: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临床病例

中药治疗,对于近期止痛及远期复发,效果均不亚于西药,可收标本兼治之功。兹举近日所治二例以资明证,并就教于诸位先进……

病例一:

齐女士,63年出生。初诊:自述经常双侧偏头胀痛、头昏重沉,常服西药治疗,虽效但不吃则头又痛。此女身高160,体重53,有抑郁之倾向;头痛之外,尚有颈项僵硬、目睛酸涩、睡卧不佳、脉弦涩数等。诊为气滞血瘀头痛,处方为清上蠲痛胶囊、血府逐瘀丸,并**头维、合谷、后溪。翌日二诊:头痛减轻,只因睡卧不佳、多梦易醒,故尔前来求治,处方为抑肝散合甘麦大枣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并嘱其将前头痛药改为饭前吃。三诊:睡眠改善,头不痛只微胀紧绷而已;仍宗前头痛方,七剂。四诊:睡眠改善,头痛基本痊愈,肠胃亦较舒服;仍宗前头痛方,七日量。

病例二:

苏女士,67年出生,初诊:前几日被车撞倒,周身肢体疼痛仍在。伤痛之外,又诉每次月经来则双侧头痛欲裂、神乏肢倦、周身无力;现在两边头痛欲裂牵沿颈项疼痛、全身无力像要死去。见其脸色苍白、舌淡齿印无苔、脉沉弱无力,诊为气血两虚头痛;处方为清上蠲痛汤合四物汤颗粒剂另外服用香砂六君子丸,日三次,嘱其睡前加服一次,并**头维、阳白、合谷、太冲。复诊:自行前来就诊,握手称谢,说头已不痛,体力精神都好;继续原方治疗。

治疗心得

治疗头痛,个人习惯以「清上蠲痛汤」为主方,再根据患者体质证候加入适应的处方药物。本方出自于明?龚廷贤之《寿世保元?卷六?头痛》,其组成为当归、川芎、白芷、细辛、羌活、防风、菊花、苍术、麦冬、独活、片芩、蔓荆子、生甘草、生姜等,云:“一切头痛主方,不问左右偏正新久皆效”;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最推崇,他说“本方对于那些用古方随证施治而不见疗效的顽固性头痛、慢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月经头痛、上颚脓肿疼痛以及脑脓肿所治的头痛等,均可用之而奏效”。

内服药物之外,可根据病机搭配针灸治疗,对缓解疼痛有标竿立影之效。针灸取穴,以合谷、太阳、头维、风池、太冲为主。亦可根据证型选穴,如肝阳头痛,取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刺之;痰湿头痛,取中脘、内关、丰隆、解溪刺之;气血亏虚头痛,取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刺之,效果可事半功倍。

参考书目:

1.顾松园(清代),《顾氏医镜》

2.龚廷贤(明代),《寿世保元》

3.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现代中医内科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4.韩明向/田金洲,《现代中医临床辨病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赵树良 内科-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
病例33 文章11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