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低温技术介绍

外科 普通外科 2018-11-22 20:00  浏览 :4716
导读低温亦能改善肾脏对缺氧的耐受性。降温至30℃时,肾血流减少,肾血管阻力增加,肾小球滤过和 肾小管排泄功能都相应地降低。25℃时减少约30%。

(一)适应症
1.神经外科手术,如颅内动脉瘤摘除术、脑膜瘤摘除术,目前低温已少用,常采用控制性降压,以减少失血。
2.颈部颈动脉手术,可保护脑组织,预防脑细胞缺血。
3.大血管手术,如降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在肾动脉以上部位),可防止脊髓和肾脏缺血, 是最好的适应症。
4.心内直视手术,用体表法降温至30℃,阻断心脏血循环的安全时限为8分钟,由于心内直视很少 能在8分钟内完成心内操作,目前以采用体外循环为主,同时合并低温或常温;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可采用 深低温(体外循环血液降温)。
5.术后髙热,心搏骤停后脑复苏的治疗。
低温虽无明显的禁忌证,但目前临床上应用低温已不如过去那样广泛,适应症的范围亦越来越明确


(二)降温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体表降温法有5种降温方法,即冰水冰块浸浴法、冰袋法、体腔降温法、冷却毯和冷却室等, 后两者需要特殊的设备。浸浴法和冰袋法效果确切,无需特殊设备。浸浴法适用于大血管手术。全麻后, 将病人浸浴在盛有冰水冰块的特制的橡皮水浴槽或浴盆中,体温自37℃降至34℃左右,一般需时15?30 分钟,停止降温后,体温继续下降约3 ~5℃,故最低温度在28℃以上。冰袋法适用于浸浴法降温的维持, 小儿低温麻醉以及高热和脑复苏治疗。用冰袋或特制的乳胶冰袋放在身体大血管丰宮的部位,也有用橡胶 或金属制的冰帽降温,降温速度缓慢,自3℃7降至32?34℃需时几小时。


2.血液降温法采用人工心肺机和变温器体外循环进行全身性降温,适用于心内直视术和大血管手 术。根据不同手术的要求,降温程度也不一,体外循环下降温幅度容易控制,降温速度快,自37丈降至 3(TC,只需数分钟,且复温也方便。由于全身深低温对机体生理干扰大,目前都主张应用体外循环降温至 25?30℃,经主动脉灌注冷心脏停搏液(0?4℃:),局部心肌温度下降可达15℃以下,心脏血循环阻断时 间可延长至1小时或更长。全身深低温适用于婴幼儿病变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3.局部脏器降温法又称选择性降温法,主要用于心脏局部降温,使阻断循环的安全时限延长。早 期曾于心脏表面放冰泥或冰袋降温,其缺点是心肌各层之间温差大。目前采用冷心脏停搏液(即心肌保 养液),溶液内主要成分是钾盐,约15?20mmol/L,温度为0?4℃,经主动脉根部或直接冠状动脉灌注, 心肌温度降至20摄氏度以下,只需3?5分钟。


(三)生理变化

1.代谢低温下,身体的氧耗量随之减少,32℃时氧耗量为正常值的75%; 25℃时为45%; 2(^?为 17%。但在人体不同器官,氧耗量降低的程度并不相同,脑组织的氧耗量呈“S”形下降,即30尤前无明 显改变,30?27℃时氧耗量骤降,27℃以下,氧耗董下降又减慢。低温时酶的活动受抑制,且血红蛋白的 氧解离曲线左移,都使细胞、组织利用氧的能力有所降低。


2. 中枢神经低温下,每降温1℃,脑血流下降7%;降温至25℃,脑细胞氧耗量为37℃时的33%。 低温时脑脊液压力下降,大脑皮质功能暂时减退。阻断循环后,37^时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言安全时限 为3分钟,25℃时,可延长至15分钟。


3.循环系统体温降至25℃时,心律、冠脉血流M和心肌氧耗量均减少为正常值的50%。无寒战反 应时,心排血量下降。低温时,心电图的特征是:QRS波增宽,P-R间期延长,ST段抬高。37T以下, 每下降平均动脉压降低5%,随着体温下降,脑、肾和内脏的血流也随之减少。低温使血小板减少, 纤维蛋白溶酶释放,因子V (又称前加速素)、因子W (又称前转变素)、因子D (又称凝血酶原)和因 子I (又称纤维蛋白原)减少,可引起凝血机制障碍,但复温后迅速恢复。


4.呼吸和酸碱度变化随着体温下降,血中二氧化碳溶解度增加。低温下,血中缓冲能量减少,肺泡通气和肾脏调节酸碱平衡减弱。心脏对pH下降非常敏感,心肌应激性增加,形成室颤,故过度通气,提高pH,可预防室颤。



5.肝、肾功能循环阻断后,中心静脉压上升,肝静脉显著充血,可引起肝细胞严重损害,使肝功 能破坏,术后发生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低温时肝脏对缺氧的耐受性有所改善,肝功能减退。但复温后1? 2小时后,临床上肝功能检查已恢复正常。


低温亦能改善肾脏对缺氧的耐受性。降温至30℃时,肾血流减少,肾血管阻力增加,肾小球滤过和 肾小管排泄功能都相应地降低。25℃时减少约30%。


(五)并发症防止

1.严重心律失常30℃以下时,由于心室各部分温度不匀,形成异位节律点,同时心肌不应期延长, 窦性活动障碍,从而诱发室颤。此外,心肌本身器质性病变,心肌缺氧,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以及氢 离子浓度增加等,都与室颤的发生有关。因此,采用体表法降温时若能控制体温在30$以上,预防寒战 反应和周围血管强烈收缩,保证心肌充分氧供,维持酸碱平衡和钾离子浓度在正常范围,可以预防降温和 复温过程中发生室颤。一旦发生应即中断降温,进行心脏挤压,并准备电击除颤。


2.皮肤损害皮肤与冰块接触时间过长,易使皮下脂肪坏死,婴幼儿尤为多见。皮肤温度降低后, 受机械压迫,也易受到损害。采用冰水冰块浸浴法时,四肢末端部分应露出水面,以预防末梢神经炎和感 觉异常。复温时,可用电热毯,提高室温等措施,切忌用热水袋,否则易发生灼伤。


3.胃肠道功能紊乱低温下,胃肠道淤血明显,大大影响H肠道功能,术后病人食欲减退,腹胀,肠蠕动恢复缓慢,肠腔充气。但经胃肠减压后即能缓解。


4.复温时休克复温时由于皮肤和皮下血管受热突然扩张,周围血管床增加,有效循环容量未纠正 时更易发生。因此,术毕复温时应及时补充血容量,继续进行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心电图等监测,必要时 可给予升压药等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曾宪付 外科-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病例477 文章126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