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拇指内收畸形以拇、示指间指暖狭窄或过浅为主要特征。病因至今不明。病理机制可能是由于部分手内肌或手外肌发育不良或异常,造成第指蹼功能及外形的缺陷;也可能是整个拇指发育不良,以拇指内收畸形为特征。
治疗:
治疗时机的选择
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的拇内收畸形在婴幼儿时期即可进行手术治疗。其他的先天性拇指内收畸形,常在 1岁之后进行手术,这是由于出生后到1岁的婴儿,拇指呈内收样,为正常现象,但仍宜早期进行矫正。在手 术治疗前首先应确立诊断,应确诊是否为真正的先天性拇指内收畸形。先天性***拇指畸形,也可呈现拇指 屈曲及轻度内收畸形,呈握拇状,应予区别,而先天性***拇指有自愈的可能。
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拇指内收畸形的治疗
这种治疗是针对拇指的指骨及掌骨、掌指关节发育尚可,具有功能修复的可能性来进行治疗。治疗包括两方面,即开大虎口,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缺乏或挛缩的矫正,以及挛缩肌肉矫正和动力功能的重建。
1.皮肤、皮下组织缺乏或挛缩的矫正目的是开大虎口,矫正挛缩,修复皮肤及皮下组织缺损。
虎口开大,即第1指蹼加深后常有皮肤及皮下组织缺损,需进行修复。修复方法首选的是第1指蹼区Z成形,即对偶三角皮瓣转移,此法简单易行,效果良好。其次是示指背旗状皮瓣转移,也是较好的选择,即在示 指近节指背设计蒂在近端的旋转皮瓣,修复虎口皮肤缺损。还可选用第2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移植加深第1指蹼的方法,这是修复虎口区皮肤缺损的较好选择。
2.挛缩肌肉矫正和动力功能的重建为加深第1指蹼,有时需要切断部分拇收肌的止点,切断拇收肌的 横头,以便矫正畸形。如果仍不能取得近乎正常的虎口,还可以切断拇收肌的部分斜头。遇有拇长屈肌发育 不良或拇长伸肌发育不良的情况,可选用环指指浅屈肌腱或示指固有伸肌腱转移的方法进行修复。遇有掌指 关节不稳定的情况,可进行掌指关节侧副韧带的修复或重建。
伸拇肌腱发育不良性拇指内收畸形的治疗
此类拇内收畸形的治疗包括两个方面,即开大虎口,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缺损的修复,及动力功能重建。
1.开大虎口及修复皮肤、皮下组织缺损方法同上。
2.拇指动力功能重建这类拇内收畸形的动力功能重建,是指进行发育不良的伸拇肌腱动力重建。可采 用肌腱转移来恢复伸拇指的功能。常用的肌腱移植和转移的方法有示指固有伸肌转移、肱桡肌转移加游离肌 腱移植、桡侧腕长伸肌转移加游离肌腱移植等。
屈肌挛缩性拇指内收畸形的治疗
开大虎口、解除挛缩及进行动力功能重建。
1.开大虎口、解除挛缩对这类畸形来说,开大虎口、解除挛缩是主要的。开大虎口及局部皮肤、皮下组 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同上,但在解除挛缩的手术方面,则主要目的是切断或延长挛缩的拇短屈肌腱,轻者只需切断拇短屈肌的深头,即可矫正畸形,甚至无须作第1指蹼加深,就可矫正畸形。
严重的屈肌挛缩的拇指内收畸形病例,在矫正屈肌挛缩方面,需切断或延长拇短屈肌的深、浅头,或合并 进行挛缩的拇收肌部分止点切断,以扩大第1指蹼。
2.拇指动力功能重建屈肌挛缩的病例中,多半患者拇指的拇长伸肌及拇长屈肌功能良好,解除挛缩后 即已达到功能的康复。但是对某些患者来说,屈肌挛缩的拇内收畸形有时伴有拇指伸肌发育不良,对这类患者术前应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修复,即通过示指固有伸肌的转移来修复伸拇肌腱发育不良。
屈肌挛缩性拇指内收畸形的非手术治疗
婴儿时期的拇指内收屈曲畸形,常表现为屈肌挛缩,可采用夹板支具治疗。婴儿在6个月以内,拇指为屈 曲和内收,呈握拇状态,如果到1岁仍呈现拇指屈曲内收状态不改善,可采用支具矫正,使第1指蹼扩大。支具使第1掌指关节处于外展伸直位,夹板支具应根据畸形被矫正的状况进行调整,可每6周更换1次,维持 3?6个月。如果毫无改善可采取手术矫正。如果夹板支具应用后症状改善,则可继续使用支具维持数月。
第1骨间背侧肌挛缩性拇指内收畸形的治疗
这种畸形较为少见,术前的准确诊断是前提,治疗内容主要是解除挛缩。在示指掌指关节桡侧作一“S”形切口,暴露挛缩的第1骨间背侧肌,在肌腱上作“Z”形切口,延长肌腱, 矫正示指桡侧偏斜畸形。一般情况下,第1骨间背侧肌延长后,拇指内收畸形即被矫正。如果在肌腱延长后 仍存在示指桡侧偏斜,则可作示指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松解,以矫正畸形,术后用克氏针暂时固定掌指关节2? 3周。遇有因皮肤、皮下组织短缺造成虎口狭小者,则可作相应的Z成形术等处理。
拇内收畸形矫正的术后处理
拇内收畸形是由手内肌挛缩或手外肌发育不良所致。手术矫正后常有第1指蹼回缩的倾向,为防止畸形 复发,严重的拇内收畸形可用克氏针架于第1、2掌骨间,维持3?4周,然后应用支具扩大虎口 3周。但一般 情况下可采用夹板支具维持手术治疗的效果,以防止畸形复发。支具维持3周后,可白天活动,夜晚用支具维持,应用3个月左右。夹板支具不仅是术后防止畸形复发的工具,而且可作为术前准备工具,用以扩大第1指 蹼,提高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