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科 中医呼吸科 2018-11-30 11:00  浏览 :2376
导读中医认为,正气亏虚是肺间质纤维化发病的内在因素。

中医认为,正气亏虚是肺间质纤维化发病的内在因素。《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许多疾病包括职业性或环境相关性肺病、结缔组织病、药物等均可导致肺间质纤维化。 反复感受外邪为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诱因,其他疾病误治也会引发此疾病:最常见的是用汗、吐、下法,或过用苦寒伤阴之剂,众亡津液,损伤肺胃之阴,胃液不能上输,上焦生热,以致肺燥津涸,燥热日益耗阴,导致阴液难复,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诱使肺间质纤维化发生。


病机  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病。肺为“娇脏”,不但易感外邪,而且其他脏腑的病变也会累及到肺。在功能上,肺主宣发肃降、朝百脉、主治节、通调水道,与气、血、津液密切相关。


1.痰、瘀、虚是基本病机  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以肺气虚损为本,以瘀血、痰、热为标,气虚血瘀,痰热互结,痹阻肺络是其主要发病机制,根据肺间质不同的病理分期:(1)肺泡炎期,肺虚为本,痰、饮、水、瘀互结为标,以标实为主的本虚标实证。(2)肺损伤期,随病情的发展,停积于肺的水饮痰瘀积而化热,煎熬津液,炼液成痰,痰瘀互阻,内舍肺络,以致病情进一步加重。(3)肺纤维化期,肺气耗伤,顽痰血瘀互结。总之,特发性肺纤维化是指感受外邪及久病体虚等多种原因引发气阴耗损、肺络瘀滞,最终导致肺功能丧失的疾病,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气虚、阴伤、瘀阻始终贯穿病变过程。


2.痰瘀深伏凝结、肺络痹阻为发病关键 肺中百脉聚集,除百脉会聚于肺之外,肺脏本身也散布着无数细小的络脉,肺脏依靠这些络脉输送的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来充养自身、滋养肺络。肺气虚无力灌心脉、布津液,肺络失养;又因气不流津,气不行血,痰瘀内生,肺络痹阻越甚,最终形成肺气虚,引起痰瘀阻络,然后肺气愈虚,痰瘀深伏凝结愈重。络主血,络与津、气密切相关,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引起络脉郁滞。肺络痹阻则气血不通,故肺失其主气、司呼吸和朝百脉、主治节的功能,而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唇舌紫绀等症状;四肢百骸不得气血濡养而为消瘦、为杵状指等;肺病虚损,病穷及肾,则肾气虚弱,不能纳气归元,气浮逆于上,则为喘促,动则尤甚等。其病变过程呈现由“经”到“络”、由气至血、由浅入深的变化,病变复杂,虚实错杂,缠绵难愈。


3.反复外感加重特发性肺纤维化进展 由于痰瘀痹阻、肺气亏虚的存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呈现出内伤与外感证候并存的局面,外感证候常加重内伤病变。素有肺纤维化痰瘀阻络、肺气亏虚内伤,感受外邪后,不但易于发病,而且病情急、病势重;外感症状与其内伤证候均表现突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外邪侵袭,肺失宣降,肺络痹阻,痰浊内生,表现为气短、喘息突然加重,发热,痰量增多,痰多色黄,苔黄腻等湿热壅盛之象。


4. 肺燥阴伤、肺气虚冷为现代临床中常见病机 根据此病机可分为虚热、虚寒两类。(1)虚热阴伤:一由本脏自病转归,一由失治误治或它脏之病所致。因热在上焦,消亡津液,阴虚生内热,津枯则肺燥,肺燥且热,燥热之邪耗伤肺阴,亦可灼伤血络,血溢脉外则成淤血:或者热邪熏灼津液,血液粘滞,血行不畅而成淤血;气阴亏虚亦可导致淤血产生,气虚无力运血,血行粘滞而成淤血。而淤血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可影响气机宣畅,阴津阳气难以布达,肺失濡润使病情进一步加重。(2)肺气虚冷: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固摄津液,由气虚导致津亏;或阴伤及阳,气不化津,肺虚有寒,失于濡养。


总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以虚证为主,本虚而标实,虚在肺、肾、脾,实在痰、热、瘀,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形成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者更虚,实者更实的病机特点。 痰、瘀、虚始终贯穿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同时还与肺络痹阻、上实下虚、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李雯 内科-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
病例1 文章16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