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尿道狭窄内切开术的应用

外科 泌尿外科 2018-12-01 07:00  浏览 :3927
导读在泌尿外科有很多较难处理的疾病,如间质性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等,以及本文要谈到的尿道狭窄。这些疾病处理起来相当棘手,这些疾病并不像恶性肿瘤那样凶险,虽然不是致命的疾病,但是他们临床治疗起来很麻烦,临床治疗效果差,容易反复。

在泌尿外科有很多较难处理的疾病,如间质性膀胱炎、慢性前列腺炎等,以及本文要谈到的尿道狭窄。这些疾病处理起来相当棘手,这些疾病并不像恶性肿瘤那样凶险,虽然不是致命的疾病,但是他们临床治疗起来很麻烦,临床治疗效果差,容易反复。尿道狭窄的治疗方式很多,如尿道扩张、尿道内切开、尿道狭窄段切除再吻合及粘膜移植或补片,对于不同的狭窄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本文就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做一浅谈。


尿道内切开是治疗严重的尿道狭窄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过程就是在内镜下切开尿道狭窄段,然后再放置支架,让狭窄尿道自我修复。这种手术主要适应于狭窄段不超过1cm的狭窄,适用于外伤、手术及炎症导致的尿道狭窄。如果尿道狭窄段较长则不宜使用这种方法,虽然也有人使用,但效果不佳,主要应用可能是狭窄段太长,粘膜修复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如果患者有尿路感染或合并尿瘘,也不宜使用这种方法,因为炎症和瘘都会影响粘膜的生长。如果尿道狭窄过重,基本上处于闭锁状态,则也不宜使用内切开,因为这种患者术中缺少定位标志,不易判断切开的距离。有些患者既往多次行尿道内切开并规律行尿道扩张,这类患者也不宜继续使用尿道内切开术,因为效果不佳。这一类患者往往就是我们常说的疤痕体质,具体是粘膜的问题还是肌层的问题,目前尚不明确。


关于手术的准备方面,我觉得主要做好两点即可。第一就是术前需要确定狭窄的部位和范围,检查方法可以使用尿道造影,或者术中行尿道镜检查。一些教科书上写的是尿道镜检查,但是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行2次尿道镜,这样会增加患者痛苦,且没有这个必要,术中一次可以解决问题。第二就是控制感染,感染往往是决定这个手术成败的关键。


因此术前尿常规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很有必要的。有些患者是复杂尿路感染,如合并有结石、尿潴留等,对于这类患者应先治疗这些危险因素。一些患者因为尿道导致下尿路一直排尿不畅,导致尿潴留尿路感染,这类患者可以术前先行膀胱造瘘,解除梗阻以后再行手术治疗。但是有些患者因为行膀胱造瘘以后,由于尿道无尿流通过,会发展成为尿道的完全闭锁。因此膀胱造瘘之后应该尽快控制感染,行手术室治疗。尿道内切开用的刀是冷刀,不是做前列腺电切的热刀,因热刀会导致粘膜等进一步损伤。


术后应常规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留置导尿3周左右。在拔出尿管后,应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并行尿流率检查,做术前术后对比。如果仍有狭窄,应行尿道扩张。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岳文昌 外科-泌尿外科|医师
病例5 文章83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