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知识:心房扑动

医技科 心电图科 2018-12-01 18:20  浏览 :4459
导读心房扑动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简称房扑,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右心房扑动和左心房扑动。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但多见于一些心脏病者,如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术后等,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心房扑动(atrialflutter)简称房扑,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右心房扑动和左心房扑动。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但多见于一些心脏病者,如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术后等,也可见于一些非心脏疾病,如肺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酒精中毒、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
发生机制:
房扑的发生在电生理证实为折返激动。I型房扑现在认为是心房内的大折返和微折返综合的结果。近年来提出的心肌组织各向异性传导是心律失常形成的一种机制,各向异性传导指传导沿心肌长轴伟导较横轴传导为快。当心房肌有病变时,各向异性传导更为突出,可造成微折返。Ⅱ型房扑的发生机制不是十分清楚,可能为微折返激动,由于没有可应激的间隙,造成调搏不能终止发作。
1、心电图表现:
(1)、I型房扑(典型房扑)
①P消失,代之以形态及方向相同、间隔规则的锯齿状F波,F波尖端向下(主要表现在Ⅱ、Ⅲ、aVF导联),F-F波之间无等电位线;
②F波频率250~350bpm(个别可以低于200bpm);
③QRS波群形态正常,出现差异性传导时则宽大畸形;
④房室传导比例多呈2:1或4:1,呈1:1者少见。若传导比例固定,则心室率齐,或传导比例不固定,则心室律不齐。
(2)、Ⅱ型房扑
①F波圆钝直立,频率多在350-430bpm。
②F-F波之间有等电位线。
I型房扑通过食道调搏可终止,而Ⅱ型房扑食道调搏无效,常可转变为房颤。

附:BIX法则  Harold Bix 提出,当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如果P’(F)波位于RR间期中央,则在QRS波内可能隐藏有P’(F)波。此类心律失常通常为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应用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或药物的方法改变房室传导比例,暴露出P’ (F)波的直实频率是鉴别的可靠方法。
临床意义:
心房扑动较心房颤动少见,往往有不稳定的倾向,可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变为心房颤动,但有时房扑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心房扑动常伴有器质性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最为常见。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肺源性心脏病等均可引起心房扑动。其症状取决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心功能以及心室率的快慢。如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较好,心室率不快的患者,则无明显症状。房扑时心房收缩功能仍得以保存,栓塞的发生率较心房颤动主低。但心房扑动患者也需要抗凝治疗,抗凝适应症与心房颤动一样主要以口服华法林,以国际标准化修士 (INB)进行用量调节。药物效果不理想的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成功率在95%以上。

参考文献:
浦文斌,戎哲毅主编. 社区常见病心电图诊断解析[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6.
唐文军主编. 心电图精要与图解[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01.
唐发宽,李俊峡,曹雪滨主编. 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5.01.
方丕华,张澍主编. 心律失常规范化防止 从指南到实践[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6.06.
卢喜烈主编. 心电学技术规范化培训纲要[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4.12.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陈海兵 医技科-心电图科|副主任技师
病例4 文章117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