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点评—ROSA 辅助与传统幕下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的

外科 神经外科 2018-12-02 14:20  浏览 :2089
导读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但由于诊断时间紧迫,尤其是在门诊诊疗活动中,病人数量多,门诊工作量大,单个病人相对诊疗时间短,对于新手而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必要地检查,实属不易,这就要求医生熟练掌握相应的临床查体方法,

ROSA(RobotofStereotacticAssistant,ROSA)是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能迅速、精确地定位颅内病变的部位、大小、体积、形状、与周围脑组织关系。能迅速、精确的寻找最佳手术路径,能迅速的对颅内病灶进行精确地毁损、调控、修复。

该项研究是对比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辅助血肿清除与幕下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比较。该项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幕下开颅组22例,ROSA辅助组21例。比较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颅内感染情况及术后再出血情况比较。

作者对两组病人在年龄、GCS、血肿体积、性别比例方面进行统计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作者通过比较发现ROSA辅助血肿清除治疗小脑出血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均优于幕下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手术治疗效果,如果只是手术时间短的话不能完全代表治疗效果。治疗效果主要是通过比较病人的症状改善情况,血肿清除情况及预后情况。如果只是手术时间短的话,那保守治疗手术时间更短。

作者通过分析得出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再出血率、感染率及术后拔管时间,减轻病人负担。但是通过该项研究只能说明ROSA辅助血肿清除治疗小脑出血在手术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短,在再出血率以及感染率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该项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应该增加患者术后GCS评分、KPS评分、GOS预后评分、血肿清除率等情况,综合体现ROSA辅助治疗的优越性。另外本项研究为临床研究,应该将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进行列表叙述。


文献:ROSA 辅助与传统幕下开颅术治疗小脑出血的。文献作者:许 峰, 陶英群, 孙 霄。发表期刊: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7 年 02 月 20 日 第 22 卷 第 2 期 : 57-59。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齐学帆 外科-神经外科|医师
病例230 文章95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