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图例分析:二度Ⅰ型(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医技科 心电图科 2018-12-03 09:00  浏览 :13272
导读文氏现象的发性机制一般认为是某部位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轻度或中度延长所致,随着每次心搏的发生,传导速度逐渐减慢,激动逐次落在相对不应期的更早期,最后激动落在有效不应期而发生阻滞,这样就结束了一个周期。

实例解析:

一、图例资料:

患者女性,92岁。以胸闷、心悸三年,加重一周前来就诊。BP:165/75mmHg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

二度Ⅰ型(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二、知识点:

图中可见PP间期规律出现,频率111bpm,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距逐渐缩短,直至一次QRS波群漏搏,漏搏后的第一个P-R问期最短,之后又逐渐延长,直至再次心搏漏搏,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符合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心电图表现。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心电图表现

1、P波规律出现。

2、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距逐渐缩短,直至一次QRS波群漏搏;

3、漏搏后的第一个P-R问期最短,之后又逐渐延长,直至再次心搏漏搏,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又称为文氏(Wenckebach)现象。

文氏现象的发性机制一般认为是某部位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轻度或中度延长所致,随着每次心搏的发生,传导速度逐渐减慢,激动逐次落在相对不应期的更早期,最后激动落在有效不应期而发生阻滞,这样就结束了一个周期。在此之后,传导系统经过休息而恢复传导能力,又开始了新的周期。文氏现象的电生理基础很可能是递减性传导。

三、临床意义:

1899年Wenckebach首次描述了心房波与心室波之间的一种特殊而有规律的传导异常现象,其特点为心房波与心室波之间的传导时间逐渐延长,而后伴有心室波的脱落,这种现象可以周期出现,他认为是房室间发生了传导阻滞,这是心电图史上首次提出传导阻滞的概念。这一周期出现的房室阻滞现象被称为文氏现象(Wenckebachphenomenon)。1924年Mobitz根据其心电图表现,分别将第一种类型和第二种类型称为莫氏工型和莫氏Ⅱ型,并注意其临床意义。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多为生理性,常见于青年人,运动员中发生比率较高,多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常于夜间睡眠时发生,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时患者会感到有心悸或脉搏漏搏的现象。**交感神经可使房室传导改善,通过加快心律、过度通气等可使传导阻滞消失。也可见于一些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多为一过性发生,病情好转或改善后多可转为正常。

参考文献:
1.唐文军主编.心电图精要与图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1.
2.贺亚玲等主编.临床心电图谱速读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07.
3.卢喜烈主编.心电学技术规范化培训纲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2
4.苏拉维茨(BorysSurawicz)著;尼兰斯(TimothyK·Knilans)著;郭继鸿译;洪江译.周氏实用心电图学第6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01.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陈海兵 医技科-心电图科|副主任技师
病例4 文章117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