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脚气的中药外洗方五则

中医科 中医皮肤科 2018-12-03 13:20  浏览 :12752
导读

脚气是一种难治的真菌感染皮肤疾病,西医多采用抗真菌的药物治疗,但是效果有时理想有时不理想,病情容易反复,中药内服方剂经口服吸收以后,药力难以直达皮肤病变部位,也不易收效,因此中药外洗法是治疗脚气的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必须注意,外用中药的选择应该多选用常见药、无毒药,不建议选用大枫子、斑蝥等有毒药物,以防药物中的有毒成份从皮肤渗透入身体内部。

1.趾缝持续瘙痒,挠抓以后周围皮肤大片发红,挠抓以后瘙痒症状可以缓解。
处方:葎草3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20克
用法:加水适量,煎水。适温浸双脚半个小时,每日两次。
分析:局部皮肤肌肉中风热偏多,热胜血燥、瘙痒不适,风善行数变,因此挠抓以后气血流通畅,风热随血扩散,因此周围皮肤发红。葎草性寒能清热解毒,蒲公英、紫花地丁均味苦性寒,可以增加葎草的清热解毒凉血效力;荆芥、防风味辛性温,温而不燥,药性缓和,能祛风解表,诸药合用既能祛风又能清热。

2.趾缝不定时瘙痒、非用力挠抓至出血不能止痒,趾缝皮肤发白湿烂、裂口并有血渗出。
处方一:羊蹄根15克、枯矾10克、地榆15克、苦参15克、黄柏15克
处方二:海螵蛸、五倍子,等量。
用法:处方一的药物加水适量,煎水。适温浸双脚半个小时,每日两次;处方二的药物打粉,洗后干掺患处趾缝。
分析:湿热内蕴,热胜肤痒,湿胜肉腐,因此趾缝瘙痒裂口,血热溢出血络,因此挠抓以后出血。羊蹄根性寒味苦,能凉血止血止痒,尚有除菌作用;地榆、苦参、黄柏性味苦寒,能清热除湿;海螵蛸、五倍子、枯矾能收湿生肌止血。

3.瘙痒程度一般,皮肤干燥皲裂、脱屑或局部硬化,常伴有灰指甲。

处方:凤仙花10克、地骨皮15克、马齿苋30克、辣蓼30克
用法:加水适量,煎水。适温浸双脚半个小时,每日两次。
分析:阴虚热多、津液不足,因此皮肤干燥皲裂脱屑,局部血瘀导致皮肤硬化。凤仙花味甘性温既能解毒,又能活血化瘀和软坚散结;地骨皮甘寒能滋阴清热;马齿苋质润多液、味酸性寒,能滋阴又能清热凉血。

4.趾缝皮肤瘙痒湿烂严重、挠抓之后可以止痒,足趾局部发红肿胀疼痛。
处方:龙葵30克、辣蓼30克、绿矾10克、徐长卿10克、萹蓄20克
用法:加水适量,煎水。适温浸双脚半个小时,每日两次,浸洗后另用适量绿矾粉未干掺趾缝皮肤湿烂的地方。
分析:湿热郁积于局部、湿多于热,热胜血燥导致皮肤发红瘙痒,湿浸肉腐,湿滞不化引起局部肿胀。龙葵苦寒可以清热解毒,辣蓼、萹蓄能除湿止痒,徐长卿可以止痛,绿矾能燥湿止痒除菌。
(本文对中药的气味归经等的注解来源于《中药学》教材)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药学》.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51-612。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田喜江 中医科-中医消化科|主治医师
病例0 文章41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