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卒中,通常是指孕28周至生后28天内新生儿脑血管一个或者多个分支因各种原因发生梗塞,导致相应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因缺血而发生坏死,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胎儿期多为出血性,新生儿期多为缺血性改变,不仅可引起新生儿死亡,还可造成存活者终生残疾,如脑瘫、癫痫和行为认知缺陷等。
目前发现有近百种因素可导致新生儿脑卒中,包括新生儿产前、产时及产后等诸多因素,1.产前因素:包括母亲高危生产,胎盘及胎儿等因素,2.产时因素,其中包括抬头吸引助产,产道挤压、新生儿窒息、脐带脱垂、脐带螺旋过长或者过短,胎盘老化等,3.产后因素,包括心脏及血管异常,比如血凝异常、脑缺血缺氧改变,遗传代谢疾病、动脉导管未闭,感染性疾病等。
临床表现:新生儿脑卒中发病隐匿,尤其宫内发病者很难被发现。约半数新生儿期无神经系统症状,至生后4~5个月出现发育落后于正常婴儿,或出现抽搐等症状,才考虑做神经影像学检查而被发现。生后1周内发生惊厥是急性期最常见的症状,90%在生后3天出现临床症状,惊厥是最常见的表现,多表现为局限性痉挛性抽搐,也有的表现为微小型发作,易被遗漏。发作时左右两侧肢体不对称,两侧肢体肌张力减退也不对称。发作间期大多不伴有脑病其他症状,也有患儿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症状,如呼吸暂停、衰弱无力、喂养困难和/或昏睡等。新生儿脑卒中急性期后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是偏瘫,也会其他神经系统后遗症,如难治性癫痫、认知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和行为问题等。
辅助检查:1。脑电图,2.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头颅超声、CT/MRI,MRI是诊断新生儿脑卒中最安全、可靠的方法,可显示小动脉变化。
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等相关检查可做出诊断,治疗方面,急性期治疗手段有限,主要是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PH、血糖等内环境稳定,慢性期主要目标是减轻后遗症,最大限度的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建议早期康复训练。期间促进血管及神经再生,抗氧化、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抗凝治疗存在争议,以肝素钠应用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