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的中医认识及个人体会

中医科 中医综合科 2018-12-05 19:20  浏览 :3259
导读西医学的糖尿病在中医上称之为消渴,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要症状是多饮、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

西医学的糖尿病在中医上称之为消渴,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要症状是多饮、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目前临床上降血糖药物西药较多,但是临床遇见很多患者,口服西药剂量增加,品种不断增多,血糖仍难以控制,所以我认为影响血糖水平的还有个人的气血阴阳水平,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体质因素;下面把对糖尿病的中医认识及个人体会归纳如下:

1.中医把糖尿病分为上、中、下三消   渴而多饮为上消,主要表现为肺热津伤,常用药物有黄连末、天花粉末、人乳汁、藕汁、姜汁、生地黄汁、蜂蜜等;消谷善饥为中消,主要表现为胃热炽盛和气阴亏虚,常用药物有石膏、知母、熟地黄、人参、茯苓、白术、葛根、藿香;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主要表现为肾阴亏虚和阴阳两虚,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萸肉、山药、附子、桂枝;

2.发病机制以肾为根本 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主藏精。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胃热消谷。肾失濡养,开阖固摄失权,则水谷精微直趋下泄,随小便而排出体外,故尿多甜味。  

3.治疗上重视活血化瘀 糖尿病患者血液黏稠,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易发生脑梗死,临床上经常见到糖尿病患者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所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之品,如:三七、蒲黄、丹参、川芎、郁金、红花等,可增加治疗效果,有效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个人体会  临床上治疗糖尿病不能单纯的以西药为主导,糖尿病患者多痰湿、湿热、气滞、血瘀,病程较长的患者还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认为病因在于气阴两虚燥热;所以中医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制定不同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体质,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血糖高的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单纯降低血糖而言,西药可以迅速见效,但是在改善糖尿病症状、防止并发症出现、长期治疗方面,中医显得更有优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韩松 中医科-中医老年病科|医师
病例223 文章1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