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hypophysis cerebri)为卵圆形小体,灰红色,横径12mm,前后径约8mm,重500g。垂体与漏斗相连,漏斗为下丘脑灰结节向下的锥形中控突起。垂**于蝶骨的垂体窝内。上面被硬膜的环形鞍膈覆盖,鞍膈中央有漏斗空穿过,并将垂体上面与视交叉隔开。垂体侧面有海绵窦及其所含结构。垂体下面通过和环窦相通的静脉窦与与垂体窝底相隔。脑膜与垂体被膜交织混合,不能分开。垂体的功能及内在的结构受性别、年龄的影响较大。
其体积很小,但结构复杂,能分泌多种激素。腺垂体共分泌七种激素:
1.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增进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
2.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腺细胞和甲状腺内的血管增生,提高甲状腺细胞的聚碘能力,并促进有关甲状腺素合成的各种酶的合成。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维持肾上腺皮质的正常结构和促进其活动的作用。
4.卵泡**素:在女性,能**卵泡生长发育,并在黄体生成素的协助下,使卵泡分泌雌激素。在男性,则促进曲细精管的发育和**生成,故又称为配子生成素。
5.黄体生成素:在女性,与卵泡**素协同,使卵泡分泌雌激素,并在卵泡**素作用的基础上,促使卵泡成熟、排卵,使排卵后的卵泡形成黄体。在男性,则**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故又称间质细胞**素。
6.生乳素:在非哺乳动物,能维持黄体的存在并**黄体分泌孕激素,故又称黄体分泌素或促黄体素。在人,仅使发育完全面具备泌乳条件的乳腺开始分泌乳汁,并维持泌乳。生乳素是否也存在于男性机体,或在男性有何生理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7.黑色细胞**素:是垂体中间部分泌的激素。它的作用可能是促使皮肤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使皮肤颜色加深。
脑垂体不仅是高等动物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控制着动物的生长、发育、行为、生殖、泌乳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 而且还能影响内环境的稳定, 并能调节机体其他一些内分泌器官的功能。神经肽Y(NPY ) 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因子之一, 研究表明NPY不仅广泛存在于下丘脑, 而且垂体中也有NPY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NPY 可通过胰岛素信号中的中介Foxol转录因子, 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进而调控体重。
脑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前者来源于原始口腔顶部的外胚层,即Rathke囊;后者来自神经外胚层,即垂体漏斗,两者结合在一起,并各自演化为几个部分。在哺乳动物和人,腺垂体分为远侧部(前叶)、中间部和结节部;神经垂体则分为神经部(后叶)、漏斗柄和正中隆起。
脑垂体只存在于脊椎动物,神经部在羊膜类才逐渐明显。在一些动物,Rathke囊的前壁可分化为头侧叶,分别形成远侧部的头区和尾区。有些动物的头侧叶小,远侧部几乎完全由尾侧叶发育而来。Rathke囊向上方长出一结节状突起,围绕漏斗柄外周,构成结节部。由于神经外胚层的诱导作用,Rathke囊的后壁发育成中间部。中间部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在不同的动物差异很大。在低等脊椎动物中,其中间部特别明显。一般说来,耐缺水的动物,中间部较大,如骆驼、啮齿类等。有的动物完全没有中间部。如犰狳、海豚、鲸等。在多数动物中Rathke囊在发育分化后,尚遗留一窄囊腔,称为垂体间隙,将中间部与远侧部分开。也有一些动物,其垂体间隙完全消失,但仍有中间部,中间部内含有滤泡样结构,泡腔内有胶样物质。垂体的门脉系统以温血动物较为发达。
总的来说,垂体的发育分化过程中,不仅存在种间差异,而且同种不同品系的动物也存在着差异。因此,脑垂体的发育,较其他内分泌腺体更为复杂,从一种动物得到的资料,不一定适用于另一种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