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额脑挫裂伤在颅脑损伤中较为常见,主要的受伤机制为枕部受力的减速性损伤,病人入院时一般病情较轻,但病情变化快,若无有效的预警机制,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可导致严重后果。该文献主要是探讨颅内压监测在双额脑挫裂伤中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
所有研究对象预后分析,预后良好35例,轻残8例,中残3例,重残2例。术中颅内压<25mmHg患者33例,持续颅内压监测,其中10例患者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改为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4例)或颅内血肿钻洞外引流术(6例)。所有病例术后利用开放脑脊液引流、渗透性脱水等阶梯式治疗以控制颅内压,颅内压监测时间5~10天。
文献不足之处是,单靠对所有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只是对预后结果进行了描述,并没有进行比较,不能体现出颅内压监测在研究中的作用。并且作者在研究中纳入新的干扰因素,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不统一,有的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有的采取去骨瓣减压术还有的采取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作者在研究中应该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
本文研究主要是为了体现颅内压监测对双额脑挫裂伤患者的应用价值。作者在研究设计上应该添加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脑挫伤及血肿面积等临床资料,判断两组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式,保证颅内压监测的单一影响作用。颅内压监测主要的目的是监测颅内压,指导临床脱水治疗。治疗效果可以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脱水药物的脱水剂量、GCS功能评分、GOS预后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
总的来讲作者通过此项研究并不能够体现颅内压监测对双额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作者的研究不够严谨,没有进行完善的研究设计,没有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单一。作者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研究设计不当。
点评文献:颅内压监测在双额脑挫裂伤的临床应用研究。文献作者:庄顺福, 易海波, 张小峰, 郭 章。发表期刊:福建医药杂志2014年4月第36卷第2期: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