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为一综合病征,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多见于早产儿和寒冷的季节,也可发生在严重的败血症过程中,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以早产、窒息、感染的新生儿为常见,重症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新生儿毛细血管管径相对较粗, 静脉较细直径与动脉相等, 血液中红细胞多,血液粘稠度高,遇到寒冷、感染情况下,血流淤滞易发生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引起酸中毒和毛细血管损害。最严重者因微循环障碍而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6542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可使平滑肌明显松弛,并能解除血管痉挛(尤其是微血管),同时有镇痛作用,但扩瞳和抑制腺体(如唾液腺)分泌的作用较弱,且极少引起中枢兴奋症状。 主要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胃肠绞痛、胆道痉挛以及急性微循环障碍及有机磷中毒等。
重症硬肿症按常规给予复温、加强喂养、保证能量供给、抗感染治疗,复苏是治疗的首要措施,随着复苏技术的发展, 新生儿窒息抢救复苏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严重硬肿要保证供应足够的热卡和液体,开始时热卡至少应达到基础代谢的需要,以后渐加至正常需要量。对低血糖小儿适当提高葡萄糖进入量。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已日趋完善, 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但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应用抗凝及改善循环药物,可明显缩短硬肿消退时间、维持心脑肺循环有良好效果。严重硬肿因微循环障碍和不同的凝血机制障碍而呈现DIC ,乃至继发出血死亡。6542可解除血管痉挛,特别是微血管,因此对治疗早期硬肿症有较好疗效。可早期应用,其核心是出现微循环障碍。654-2。用药方法:“早期、短程、足量”,一般用0.5-1mg/Kg,最大一般很少超过2 mg/Kg。
可间隔30分钟重复给药一次,一般能使增加心率增加,末梢循环改善,每隔10-15分钟缓慢静注1次,直到面色好转或微红,四肢末梢温暖,即可改为0.5-1小时1次,病情稳定后每4小时给药1次,如用10次无好转,应分析原因,考虑快速增加血容量,纠正严重酸碱失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