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相信基因编辑

外科 神经外科 2018-12-09 21:20  浏览 :2175
导读贺建奎团队做的事情没有一丝意义,反而是对人类伦理和医学的挑战。基因技术肯定要向前发展,但绝不是这样盲目的前行,以一种不确定的手段把这种结论荒诞的推向舆论的**。

34岁的中国科学家贺建奎以非常规方式站到了“世界级”的聚光灯下。

2018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团队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她们的基因经过人为修饰,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此消息一出,他便成了舆论的中心,顿时一片哗然。就在11月26日当晚,中国122名科学家就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对这种行为坚决反对,强烈谴责。不仅国内,在国际上有名的组织和个人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教授穆索努拉,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教授伊尔舍也对这件事情表达了同样的**。

这究竟是为什么?

贺建奎团队宣称通过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受精卵的CCR5基因进行编辑,再将其植入母亲子宫,让受精卵在母亲的子宫中正常发育,然后生产。他宣称婴儿先天性的具有抵抗艾滋病的能力。但是我们在查阅了资料文献以后发现CCR5基因并非艾滋病的致病基因,是人类的正常的基因。大多数同学们知道,人类先天表现出的特性,例如单双眼皮,是否红绿色盲,甚至肥胖都是和与之关联的等位基因息息相关,但是艾滋病的致病机理也不仅仅是因为CCR5基因,对这对基因进行编辑并不会使人体对艾滋病产生完全抵抗。

“敲除这对基因总是能一定程度的避免艾滋病吧”有人这样想。

并不是这样。CCR5基因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都有作用,一旦敲除,都有可能天生带有免疫,神经方面的疾病,影响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神经干细胞的再生分化,甚至是造血干细胞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而这些仅仅是可预见的风险。其实我们国家已经有很多医疗手段来治疗婴儿艾滋病的传播,并非要采取着这种危险性和不确定性最大的一种。

“脱靶”在医学里指,原定是修复某个基因点,却发生了偏移,作用了别的基因点。而贺建奎团队对婴儿的基因进行修饰,必定会又遇到“脱靶”这样无法处理的情况。为什么叫无法处理呢?脱靶这种事情常有发生并且不可逆向修复,脱靶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人们目前的技术降低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换句话说,脱靶发生的发生概率降低不到科学家和医学家所能接受的点。在这种大前提之下,没有人去做“敲除某对基因”这样的事情。

基于以上的两点,贺建奎团队做的事情没有一丝意义,反而是对人类伦理和医学的挑战。基因技术肯定要向前发展,但绝不是这样盲目的前行,以一种不确定的手段把这种结论荒诞的推向舆论的**。

他站到了“世界级”的聚光灯下,但接受的却是来自同行的质疑和批判。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陈宇飞 外科-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国药同煤总医院
病例0 文章3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