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肺瘀与肺痹

中医科 中医呼吸科 2018-12-10 18:20  浏览 :6694
导读肺痹病名肇始于《内经》,《素问·痹论》曰:“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1.《内经》对肺痹的认识

肺痹病名肇始于《内经》,《素问·痹论》曰:“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又云:“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淫气喘息,痹聚在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不足,病肺痹。”《素问·玉机真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肺痹为脏腑痹之一,其病因有二:皮痹为秋感邪气,其“逆荣卫之气而病”。继而“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素问·痹论》)”表现为皮肤不仁,肿痛,隐疹,肺主皮毛,皮痹不已,重感于风寒湿三气,内舍于肺,发为肺痹,也可以因本脏自虚及少阴不足为内伤致病。其证候为:烦满喘而呕,喘息,发喘上气,引胸背,起恶见日光,其脉浮、微大。其病机则强调为积气在胸中,其病性为虚,除本脏自病外,与少阴肾脏虚损有关。

2.叶天士对肺痹的认识

叶氏认为,“痹者,闭也。肺痹治节不行,病位在肺”。因此在辨证治疗上从微苦宣降、微辛开达入手宣畅气机,从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方法。“肺为娇脏,不耐邪侵,凡六淫之气,一有所著,即能致病。其性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最畏火风,邪著则失其清肃之令,遂痹塞不通。”并且将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有碍于肺主一身之气化的疾病,亦纳入肺痹范畴。痹者,闭也。其病本为宗气虚,胸中大气下陷。其病机诚如叶氏所言“乃肺气闭阻”,是肺之经络虚闭,气血凝滞。遵治病当求其本的原则,故当重补其气,气机阻滞宜从叶天士微苦宣降、微辛开达法,以宣畅气机;标实中的湿热痰浊,均应在宣通气机基础上随证加减。

综上,肺痹其虚证是由于肺气虚或肾气虚,多致本虚标实;实证是由于外感或内伤致肺气痹阻不通。而肺瘀则在肺气不通的基础上产生了血瘀,其病程更加迁延,病理变化更加深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李雯 内科-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
病例1 文章16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