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甲亢的优势
内科
内分泌科
2019-01-02 17:20 浏览 :10694
导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又称甲状腺毒症,简称“甲亢”,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及机体代谢增高,表现为心悸、多汗、甲状腺肿、眼症及多食消瘦等的临床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又称甲状腺毒症,简称“甲亢”,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及机体代谢增高,表现为心悸、多汗、甲状腺肿、眼症及多食消瘦等的临床综合征。中医虽无这个病名,但古人对此早有记载,相当于中医中的“癭气”、“肝郁”、“癭瘤”及“消渴”等范畴。现代医学主要通过抗甲状腺药物(硫氧嘧啶类和咪唑类等)、放射性碘和手术治疗,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容易导致患者肝损害、粒细胞减少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弊端。中医在悠长的历史中对此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辨证论治,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及降低细胞的能量代谢等,具有一定的优势。
图片来源:123RF
一、病因病机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谓:“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因肝主疏泄,有条达气机及宣畅情志的作用,所以病因多为情志不遂,肝失条达,肝气郁结。中医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甲亢的患者多偏于阴虚体质,一般是由于先天肝肾阴虚的存在。肝郁脾虚,聚湿成痰,痰气交阻,久则血循不畅,痰、瘀壅结颈前而成瘿肿;肝郁化火,肝热盛,则可引起肝胃热盛;肝病及子,引起心肝火旺;火热盛则耗伤**,而形成肝肾阴虚及心阴虚;肝肾阴虚,阴不制阳,龙雷之火上越,引起肝阳上亢。总之,本病病位在颈,与肝、脾、心、肾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虚和肝郁气结为本病之本,气滞、火旺、痰凝、血瘀为本病之标。
二、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
临床表现:烦躁易怒,精神忧郁,胸胁胀痛,口干口苦,失眠多梦,心烦,舌红苔薄黄或黄,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柴胡,白芍,香附,川芎,枳壳,甘草,陈皮,菊花,黄芩。颈部肿大者加夏枯草、昆布、海藻;郁热明显者加郁金、栀子;气郁明显者加苏梗、麦芽。
2.肝胃热盛
临床表现:烦热口渴,易怒,多食易饥,但形瘦,多汗无力,口渴喜饮,舌红苔黄或少津,脉洪大数或细数。
治法:疏肝清胃,益气养阴。
方药:四逆散合人参白虎汤加减治疗:西洋参,石膏,知母,山药,甘草,柴胡,黄芩,白芍,栀子。多汗者加防风、浮小麦、麻黄根;乏力明显者加黄芪、党参、仙鹤草;火热明显加龙胆草、公英。
3.痰气郁结
临床表现:不寐纳差,胸闷腹胀,颈部肿大,痰多、有时易见头晕,大便溏薄,舌淡苔白厚腻、脉滑数。
治法:化痰解郁,软坚散结。
方药:消瘰丸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玄参,牡蛎,大贝,夏枯草,银柴胡,瓜蒌,半夏,郁金。兼有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川芎;腹胀明显者加厚朴、莱菔子、枳实;痰热化热者加山慈菇,白僵蚕。
4.心阴亏虚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烦失眠,自汗乏力,口腔溃疡,易怒,舌质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结代。
治法:滋阴清热,宁心复脉。
方药:生脉散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玄参,远志,茯神,枣仁,柏子仁,玉竹。自汗乏力明显者加浮小麦、牡蛎、黄芪;心悸明显者加珍珠母、龙骨。
5.气阴两虚
临床表现:颈部肿大,精神倦怠乏力,心悸心慌,睡眠不安,舌淡,苔薄白,脉细或重按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镇惊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酸枣仁,川芎,知母,茯苓,人参,茯神,菖蒲,远志,龙骨,夏枯草,牡蛎,麦冬,甘草。心火旺者加黄连、朱砂;阴虚者加女贞子、墨旱莲。
6.肝阳上亢
临床表现:眼睛突出,多汗气促,心悸,失眠多梦,手指颤动,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
红少苔或苔剥,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消癭
方药:生脉散合三甲复脉汤加减治疗:龟板,鳖甲,牡蛎,生地,白芍,阿胶,麦冬,五味子,白蒺藜,菊花,夏枯草,浙贝。阴虚火旺著者加知母、黄柏;颤抖明显者加水牛角、钩藤。
三、临床体会
1.肝火旺或肝阳上亢,久则常引起眼疾,加清肝明目软坚散结之品,如密蒙花,白蒺藜,夏枯草,木贼草。
2.甲亢之人多存在含碘激素分泌失常,开方时要注意此点,海藻、昆布虽有消肿散结之效,但其碘含量一般会超标,长期过度使用反而会加重疾病。
3.甲亢治疗上重视顾护阴液,一般甲亢患者体质是偏阴虚的,所以要把养阴清热法贯穿于甲亢治疗不同时期。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