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鼓膜穿孔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比较多见,主要是由于掌或者拳直接击打耳部导致的[1]。鼓膜穿孔后出现的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听力的下降,如果鼓膜穿孔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可能会出现感染的可能,而一旦感染后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并发症。
图片来源:123RF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自然愈合(干燥疗法)和手术治疗。早期对于小穿孔或者三角形的穿孔,均采用自然愈合(干燥疗法),一般是进行对症治疗,嘱患者治疗期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以防发生感冒,导致感染,另外沐浴是需要注意对耳部的保护,避免耳道进水,以免发生感染甚至发生中耳炎的可能,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一般需要3-4周的时间[2]。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耳道的感染甚至中耳炎,出现流脓现象,加大了后期手术的难度。故有的学者提出需要对鼓膜穿孔进行早期的手术干预治疗,随着耳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已经成为外伤性鼓膜穿孔的首选治疗方案。首先需要对外耳道的耵聍、血痂以及外耳道毛进行清除,后进行常规范围的消毒,对穿孔的鼓膜进行外敷**物进行麻醉,一般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对疼痛比较敏感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时间。麻醉满意后在耳内镜下观察鼓膜穿孔的具体情况,可见鼓膜穿孔部位向内或者向外卷曲,使用耳钩将卷曲的鼓膜进行复位,复位后给予明胶海绵填塞后进行支撑。对于严重的或者较大的鼓膜穿孔,一般需要将剩余的鼓膜清除,然后填入明胶海绵,再植入筋膜。同时在耳内滴入一些药物促进鼓膜的生长以及改善鼓膜周围的血液循环,主要为细胞表皮生长因子或者转化生长因子。耳内镜技术有着创伤小、视野广、图像清晰等优点,得到了耳鼻喉科医生的广泛的认可,在临床的应用广泛。另外对于鼓膜穿孔的患者,主张早期进行鼓膜的复位或者修复治疗,因为耳内鼓膜的生长的速度不一致,如果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穿孔边缘的鼓膜出现明显的内翻或者外翻的现象,甚至出现疤痕形成以及挛缩的现象,给手术复位带来了难度。对于外伤后穿孔出现感染的患者,首先需要局部以及全身使用抗生素,等待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后才可以进行复位或者修补手术治疗。对于陈旧性的鼓膜穿孔的患者,因为受伤时间较长,穿孔的鼓膜的边缘发生了内翻或者外翻以及缺血坏死的现象,在手术前一定要对坏死的边缘进行切除,直到看到穿孔的鼓膜的边缘有明显的渗血为止,在移植物植入后需要滴入生长因子改善周围的微循环,促进移植物的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