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除湿法在亚急性湿疹治疗中的应用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2019-02-26 16:20  浏览 :16397
导读从治疗方面来看,目前西医用药通常是以抗组胺药配合外用糖皮质激素为主,效果也比较理想,但容易反复,长期应用激素时副作用较大。中医治疗湿疹通常以中药治疗为主,内服外用,适当辅以抗过敏药物,整体上看,接受度要优于西药治疗,反复程度也要比单独使用西药低。目前中医教材习惯将湿疹分为几个证型,包括湿热蕴肤证,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以及血虚风燥证。病机以“湿”为主,但由于现代人群过多的食用辛辣炙煿、肥甘厚腻类食物,同时多伴有脾虚表现。

1.疾病概述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有渗出倾向的过敏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多见。相当于中医的“湿疮”,因其形态及发病位置的不同,而被称为“浸淫疮”,“血风疮”,“旋耳疮”,“肾囊风等”。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但以先天禀赋不耐者多见,通常在冬春季节复发。

从治疗方面来看,目前西医用药通常是以抗组胺药配合外用糖皮质激素为主,效果也比较理想,但容易反复,长期应用激素时副作用较大。中医治疗湿疹通常以中药治疗为主,内服外用,适当辅以抗过敏药物,整体上看,接受度要优于西药治疗,反复程度也要比单独使用西药低。目前中医教材习惯将湿疹分为几个证型,包括湿热蕴肤证,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以及血虚风燥证。病机以“湿”为主,但由于现代人群过多的食用辛辣炙煿、肥甘厚腻类食物,同时多伴有脾虚表现。因此,笔者在临床上治疗亚急性湿疹患者时常常采用健脾除湿法来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简单举例以飨同道:

健脾除湿法在亚急性湿疹治疗中的应用

图片来源:123RF


2.病案举例

例1:王某,女,28岁。躯干、四肢丘疹,丘疱疹伴瘙痒2年余,诊断为亚急性湿疹,经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停药即反复。2017年11月20求诊,刻诊见:四肢及后背可见散在丘疹,丘疱疹,部分皮损呈苔藓样改变,可见少量抓痕。自诉剧烈瘙痒。舌淡,苔薄腻,脉沉细。睡眠较晚,质量尚可。二便正常。辨为脾虚证。

例2:张某,男,23岁。以“双侧耳垂糜烂渗液伴瘙痒6月,加重2周”为主诉于2018年12月15日求诊。诊断为亚急性湿疹。自诉经中西医治疗两个多月,效果不理想。刻诊见:右侧耳垂可见明显裂隙,伴有渗液,左侧耳垂少许丘疱疹。诉瘙痒,但可以克制搔抓。平素易急躁,经常熬夜,食欲一般。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数。辨为湿热内蕴。

3.治法方药

例1:治以健脾燥湿,养血活血。用药如下:炒白术10g,防风10g,黄芪30g,生地10g,刺蒺藜10g,白鲜皮10g,徐长卿10g,当归10g,鸡血藤30g,茯苓20g,薏苡仁30。处方7剂中药,嘱患者患病期间少食辛辣,海鲜,皮损处适当外用润肤乳,一周后复诊。27日复诊,诉瘙痒减轻,自觉好转过半,

查见皮疹数量明显减少。舌淡红,苔薄,中后稍腻,脉细。守原方继服14剂,诸证消退,随访一年,未见反复。

例2:治以健脾平肝,燥湿清热。用药如下:生白术10g,茯苓20g,薏苡仁30g,防风10g,黄芪30g,当归10g,柴胡6g,黄芩10g,刺蒺藜20g,白鲜皮10g,鸡血藤30g,薄荷10g。处方7剂颗粒中药,同时予以地氯雷他定片,5mg,每日一片,外用院内自制中药霜,每天一至两次适量外用,少食辛辣海鲜等荤腥发物。22日复诊时,患者自诉第三天时患处已经痊愈。原方刺蒺藜调整为10g,继服原方7剂善后,停服抗敏药及外用药。随访两月未见复发。

4.讨论总结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亚急性湿疹的中医治疗,无论是辨为哪种证型,都要注重增强自身禀赋的耐受力,故而以玉屏风为基础,搭配健脾除湿的中药,辅以活血祛风止痒的药物,余症随症加减药物,往往都能达到很好的疗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张森茂 中医科-中医皮肤科|主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病例0 文章1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