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优惠之最:心脏支架,国家集采砍出地板价,有些事你并不知道!

其他科室 其他 2020-11-11 15:32  浏览 :7364
导读行业大整顿,医疗器械风暴来袭,“以药养医,医疗器械养医”的乱象是时候停止了。

01

一石击破水底天,双11最便宜的居然是心脏支架!

在刚过去的11月5日,医疗行业发生了一场“地震”。坐标天津,国家医保局开展了第一次高值医用耗材的全国集采,这次集采的主要核心器械是心脏支架采,其中总共有11家企业参与投标,涉及到26个心脏支架。

这次集采,支架的价格从13000降到了均价700,最低的报价竟低至469,降幅高达95%。这种自由落体式降价,跌破了围观群众的眼镜,真是一石击破水底天!






图源:央视新闻

一时之间,舆论声起,全网段子漫天飞,让人啼笑皆非却笑中含泪:

双11最大力度的打折不是淘宝商品,居然是心脏支架,0.5折大甩卖,仅需一口锅的钱,每家每户人手一个;

原本是30度的晴天,艳阳高照,突然寒风来袭,寒意逼人。然而,这支架降价,比天气降温还陡峭;

刚做完一万多支架的心梗病人,听到支架只要几百,又心梗了。

.............

02

心脏支架9倍的暴利,早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3.30 亿,其中冠心病患者约1100万。2017年冠心病死亡率较2012年以来说一直持上升趋势。其中,农村地区冠心病死亡率上升明显,截止2016年已经明显超过城市平均水平。






图片来源:知乎专栏

同时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约92万例/年,同比增速持20%左右,平均每位患者需要置入支架1.46个。支架如此高的需求量,真的所有心脏病患者都需要放支架吗?真实的答案并非如此,有些只是为了从中牟取暴利!

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曾指出: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大概3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高达9倍的暴利,远远超过了人们的认知

2012年,于第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曾明确表示:在治疗过程中,心脏支架的安装有一半存在滥用的情况,其中12%的患者被过度治疗, 38%的患者可以不用放支架,只需注意平时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即可。在病人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是不建议放支架的。

关于支架滥用的情况,钟南山院士也曾经在广东代表团审议**工作汇报时提到:广州某一医院心内介入的医生为患者做冠脉造影,本来问题不大,但最后植入了5枚支架。

支架的滥用已经造成了不良的医疗风气,整顿是理所应当的!

03

断崖式降价,断了中间商的暴利受益,是赠送给民众的大礼包

据临床统计,在我国至少有20%的病人是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冠脉血管狭窄严重,需要安装支架的。但这20%病人中,每个人的收入水平不一样吗,承受能力也不相同,绝大多数需安装支架的病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经济条件,面对动辄过万的支架犹豫不决,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患者,面对医生的建议,常常用缓兵之计,等等再说,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对于这一类患者,这次的断崖式降价,为他们搬掉了价格的绊脚石,给他们提供了治疗的机会。

以前支架那么贵,中间的暴利都被医生拿走了吗?面对这次支架大降价,有民众提出了疑问。面对这个疑问,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医生只有使用权,是没有定价权的

据从事医药相关投资工作7年的李梦表示:“这次集采,最大的赢家是医保局和患者,对于行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这次集采意味着直接切断了中间商的利益,杜绝了相关回扣等现象,中间链条经销商基本消失。”

也有相关的医护人员表示:“这次大降价,可以挽救很多的性命,改革中会有反对的声音这是必然的现象,对于厂家来说目前的价格不会对他们产生多大的影响,只是没有那么好赚钱了,毕竟在此之前才是真正的暴利。”


04

所有收入都趋向透明化后,医生的技术价值应得到体现

这次国家集采,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希望能够成为利医利患的好事。在减轻患者医疗负担的同时,为了避免医生被耗材绑架,也希望能够让医生的劳动价值得到更多的体现。

近日,人工日报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提到:医疗的本职是医生通过器械设备和药品等来达到治疗患者,让患者康复的目的,没有了医生的付出,一切的设备都只是摆设。现在国家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智慧的价值得到体现。目前有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推行DRGs(按病种付费),这也许就是实现医生价值的最佳方式。针对没有实行该政策的地区,医保局会拿医保结余部分的50%,来给医疗机构进行绩效奖励。这意味着,医保对支架手术的总***金额还是会固定,多出来的部分是以奖金的形式分配给医生的,让医生的收入阳光化!

在此,“爱爱医”真的希望这一切都不要只是一个配套的政策和方案,而是实打实落实到医生头上的事实。毕竟前段时间才发生一个科十几个人因绩效问题申请集体转岗的“闹剧”。一切政策,都需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医生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医生才会真正的回归到医学本身,以后的医患矛盾才会有所改善,医疗环境才会慢慢完善。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爱爱医小编 |医师
病例3 文章1552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