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注执业范围、明确处方权!公卫医生新机会释放

2023-09-06 17:56  浏览 :4199
导读一省发布新计划!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公卫科建设,明确基层公卫医师备案制、加注执业范围、处方权......

一省发布新计划!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公卫科建设,明确基层公卫医师备案制、加注执业范围、处方权......


目前全国疾控体系改革紧锣密鼓地进行。推进疾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高效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基础


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布《重庆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明确公共卫生体系发展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保障措施等。



文件指出,重庆市现有公共卫生体系面临防控新发、突发和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的较大压力,人口老龄化、各种健康危害因素等所致的慢病防控需求快速上升,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低、薪酬水平偏低、人才流失严重且补充困难、职业发展受限、公共卫生学科发展相对薄弱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康、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为此,重庆深入开展多轮调研、发放问卷,学习借鉴北上广杭等优秀经验做法,《意见稿》终于正式出炉。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具体目标分为体系建设、人才建设、服务能力、健康状况四大指标类型,22项子指标。


聚焦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医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基层医声公社为大家划重点整理如下:


重点一:疾控体系建设,所有基层医疗机构都要设置公卫科


《意见稿》明确,全面构建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涵盖市级、区域、区县、基层四级的重大情分层、分级、分类医疗救治体系。


针对医疗机构,要重点完善公共卫生科室设置标准,明确职能职责、人员数量和专业构成。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公共卫生科(处)室设置100%覆盖。


需要关注的是,截至2022年,基层医疗机构的体系建设尚未搭建,通过三年时间达到公卫科室全覆盖,基层公卫体系建设难度系数不小。


重点二:备案制、加注执业范围、处方权,基层公卫医师要增加


公共卫生人才在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是推动卫生系统改进和卫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意见稿》要求,明确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人员准入条件,实施公共卫生科人员备案管理,大力提升基层公共卫生(助理)医师数量。


此外,还重点提到目前最受关注的加注执业范围和处方权两项内容:


一是,允许临床医生通过考核加注公共卫生执业范围,在临床医师规培中增加公共卫生内容,切实推进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流动。


二是,制定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获取处方权的途径、流程、范围和标准,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执业的公共卫生医师因工作需要,可通过考核培训后获得一定范围的处方权。到2025年,全市获得处方权的公卫医师达到50—100人。


重点三:参照同级公立医院水平,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超额绩效保障


在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中,绩效政策制定和落实至关重要,既要能够激励公共卫生人员更加努力地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应注重公平和客观性,避免激励机制引发负面效应。


目前,公共卫生人员主要存在公共卫生机构、公立医疗机构中,虽然承担不同的职责,但共同目标都是保障社会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根据《意见稿》,两类机构的人员绩效政策分别为:


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绩效纳入财政保障。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1.制定深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参照同级公立医疗机构平均水平核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超额绩效,逐步提高财政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超额绩效的保障比例,到2025年,达到60%以上。


重点四:老年人艾滋病检测,纳入基本公卫项目


在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中,有一些重点人群需要实施健康关爱行动,以保障他们的健康,防止疾病传播和恶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老年人已经是较大人群。《意见稿》明确两点,一是推进扩大检测策略,将老年人群艾滋病检测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是对65岁以上老年人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同时开展症状筛查和X光胸片检查。


而孕产妇在孕期和分娩过程中也需要特殊的健康关爱,以确保母婴的安全和健康。《意见稿》指出,建设覆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和防治体系,逐步扩大筛查病种范围。


此外,一些职业容易暴露于危险物质或环境中,如医护人员、工人等,需要特别的职业卫生保护和健康监测。《意见稿》明确,每个区县至少确定1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重点五: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设置感染科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和应急的关键步骤。其中,提升重大疫情处置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意见稿》明确,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含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设置实现全覆盖,均规范发热门诊(诊室)和肠道门诊(诊室);推动每个区县有1家公立医院建设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


与此同时,还要依托“市—区县—乡镇”三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无缝衔接。到2025年,全市“120”电话10秒接听率达到95%,3分钟出车率达到95%,院前急救城区平均反应时间在14分钟以内。


总的来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已经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重点也远不止上述五点。


根据《意见稿》,还将制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并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履职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督查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医院等级评审、财政投入、绩效总量等挂钩。


来 源 | 基层医声公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