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PLND治疗精原细胞瘤腹膜后转移的临床应用与经验分享

外科 普通外科 2024-12-02 15:38  浏览 :291
导读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原发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pRPLND)逐渐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方案,尤其适用于那些低体积的转移病例。最近的一项研究让我在临床决策中更加坚定地推荐这一手术方案,因为它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还能显著减少患者化疗或放疗带来的长期风险。

在我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处理精原细胞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并不少见。这类患者的传统治疗方式主要依赖于放疗和化疗,尽管它们在控制病情上有一定效果,但长远来看,不可忽视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了许多挑战。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原发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pRPLND)逐渐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替代方案,尤其适用于那些低体积的转移病例。最近的一项研究让我在临床决策中更加坚定地推荐这一手术方案,因为它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还能显著减少患者化疗或放疗带来的长期风险[1]


一、pRPLND在低体积腹膜后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该研究回顾了2013年至2023年间45例精原细胞瘤腹膜后转移患者的病例,这些患者均接受了pRPLND治疗。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不仅仅是基于临床实验室数据的分析,而是结合了实际的临床操作和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为我们提供了真实世界的治疗效果评估。


这些患者大多数在初诊时被确认为I期精原细胞瘤,但在后续的监测中发生腹膜后转移;其余患者在确诊时已为II期精原细胞瘤,表明肿瘤已扩散至腹膜后淋巴结。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并排除了胸部或大于3厘米的腹膜后肿块转移。研究的亮点在于,手术不仅对患者进行了彻底的淋巴结清扫,还保留了大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术后对生育能力的影响[1]


二、精确分期与病灶清除的手术效果


该研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结果的实际临床意义。手术后,96%的患者在病理检查中发现了活性的精原细胞瘤转移灶,表明手术能够成功清除肿瘤病灶(表1)[1]


表1


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后的两年内,接受术后监测的29名患者中只有4名发生了复发,两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1%。对于选择辅助化疗的16名患者,复发率更低,两年无复发生存率达到92%(图1)[1]。这个结果不仅证实了pRPLND在低体积腹膜后转移中的有效性,同时也为那些临床上不愿意接受化疗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选择。这类患者通常因为担心化疗的长期毒性,如心血管疾病、继发性肿瘤以及代谢综合征等,而希望找到其他疗效相当但副作用更少的治疗方式。pRPLND恰好符合这些要求,特别是对于年轻患者,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长期的治疗负担。


图1

三、术后管理与复发风险的个性化应对


从该研究的数据中可以看到,pRPLND作为治疗精原细胞瘤腹膜后转移的一种手段,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相比,pRPLND能够减少长期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尤其适用于那些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1]。在我个人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对于最大淋巴结小于3厘米且未伴有胸部或其他远处转移的患者,pRPLND是非常合适的选择。手术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精确分期,还能通过彻底清扫病灶,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同时,这项研究提醒我们,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单纯的术后监测。对那些病理结果提示高复发风险的患者,我仍然会建议进行辅助化疗。在该研究中,16名选择化疗的患者只有1例复发,而这名患者通过后续的化疗也达到了无病生存状态[1]。这提示我们,对于病理分期较高的患者,化疗仍然是必要的补充治疗,特别是在无法完全清除病灶的情况下。


四、pRPLND手术在精原细胞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为一名泌尿外科医生,根据多年经验,我认为如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的长期副作用,是每一位临床医生都应重视的问题。pRPLND的应用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替代的治疗选择,还大大减少了化疗或放疗的长期风险。这对许多年轻患者尤其重要

,他们在治愈肿瘤的同时,希望避免未来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显示,在所有接受监测的患者中,没有腹膜后复发的病例,这提示了双侧全模板手术的全面性(表2)[1]。作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pRPLND正逐渐成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更多考虑的方案。

表2

五、结论

尽管pRPLND在临床实践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但这一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对于那些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体积较大的患者,化疗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选择。此外,pRPLND的手术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丰富经验的手术团队进行操作,因此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医疗资源。随着更多研究数据的积累和手术技术的进步,pRPLND的适应症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在我们当前的治疗实践中,通过更严格的术后监测,结合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可以有效减少复发风险,提高长期生存率。与此同时,微创技术的发展也有可能使得pRPLND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其在更多患者中得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Matulewicz RS, Benfante N, Funt SA, et al.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Seminoma Metastatic to the Retroperitoneum. J Urol. 2024;211(1):80-89. doi:10.1097/JU.0000000000003697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谭国斌 外科-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茂名市人民医院
病例13 文章38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