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肛瘘的误区—切开暴露法

其他科室 其他 2011-07-07 15:35  浏览 :3756
导读肛瘘是肛周组织存在着潜在的感染腔及纤维化的腔壁,即所说的管道。

    肛瘘是肛周组织存在着潜在的感染腔及纤维化的腔壁,即所说的管道。它存在于皮下组织甚至肌肉内。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内口即感染源。解决这些问题,按传统的做法是:切除内口,切开瘘道,术后伤口敞开,令其二期愈合。

    殊不知,**是一个功能性器官,保护**括约肌是至关重要的,而高位复杂性肛瘘,其感染腔即瘘道要经过**括约肌,切除病灶,**括约肌必然受损,现代外科理论是无法解决这一矛盾的。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治愈了肛瘘;又不损伤**括约肌呢?有,叫**括约肌保存术。

    有没有一种方法,连肛周瘘道都不用切开而令其顺利愈合的呢?有,暂称肛瘘道同步愈合术。

    **括约肌保存术是针对高位肛瘘而设计的。这一术式在国内没有普遍开展,原因是按现在西医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技术操作要求太高,失败率高。那么国内是怎样做的呢?肛瘘挂线术。这种方法已被推而广之,家喻户晓。只要使用了这一方法,即使术后引起**失禁,也是天经地义的,也只能如此,怨你肛瘘太深了。最可怕的是把肛瘘挂线术扩大化,本可以行一次性切开术,术者担心术后**失禁,处于安全考虑,术中实行了“挂线术”。要知道医生的一个尺寸掌握不当,“挂线术”后患者的疼痛其剧烈程度是“要命的”。

    何谓肛瘘挂线术呢?“挂线术”就是利用胶线的收缩作用,慢慢的把**括约肌嘞断。它的理论观点是:手术时不把括约肌一次性切断,用胶线逐渐嘞断括约肌,在整个过程中,嘞断了的括约肌断端再度粘合。原瘘道被破坏后实现愈合。

    从手术到胶线自动脱落,其断端组织又有多少能再度粘合呢?最多不超过所系组织的三分之一。这是我的一个判断,到目前为止,还没见到这方面的报道。所以遇到高位肛瘘挂线术对括约肌的损伤仍然十分严重。

    不管是一次性切开术,还是胶线切割术,对其创伤的处理原则仍然是开放创面,令组织从基底部生长。

    **是一个功能性器官,**括约肌受损出现的**收缩功能减弱,会给患者带来终生麻烦。**也是个神经丰富的器官,如果创伤过大,会造成很大的痛苦,治疗肛瘘,如何减少对**的损伤,成了广大医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有没有新方法来代替“切开法”“挂线法”呢?有,近年来很多杂志学术汇编都有所报道,只是他们的声音从不被重视,原因是他们有悖于现代外科理论。

    外科认为,只有把病灶彻底清除,敞开创面,令组织从基底部生长,是最安全,无懈可击的铁律。仿佛这样做是负责任的人。其实这是对病负责,还没对人负责。

    笔者近十年来,行肛瘘手术近千例,几乎废弃了“挂线术”,也不曾造成**失禁。不可能全都是低位肛瘘吧!打破固有观念,通过对各种瘘道保留术、括约肌保存术的应用,实现了安全治疗,它的目的是:肛瘘道在不剖开的前提下,通过人工控制,实现安全愈合。

    以往创伤的愈合只承认两种方式: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一期愈合即创口缝合法。创面对合良好,组织缺损少,创面的愈合过程不存在大量肉芽组织增生填充,也不存在上皮细胞再生覆盖创面的过程。这种愈合方式创伤修复快、时间短。外科无菌手术常用此法。但治疗肛瘘这种有菌性疾病,很少用,因为术后感染率高,而且术后患者疼痛严重。最常用的方法是二期愈合。即手术时切开瘘道,敞开创面,令新生肉芽从基底部生长填充伤口;上皮细胞从创口的边缘向中心再生逐渐覆盖创面。

    肛瘘道同步愈合,瘘道不切开,也不切除,只是人为建立强行引流,令其瘘道内肉芽组织增生填充瘘道直至闭合。与二期愈合的最大区别是不存在上皮细胞再生覆盖创面的过程。

    所以,治疗肛瘘,切开暴露法不是最可取的方法,应该扩大视野,敢于突破,从**部组织修复能力极强这一特殊性来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法,实现创伤更小,疼痛更轻的目的。

原帖地址及讨论:http://www.iiyi.com/bbs/viewthread.php?tid=2003255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