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断

其他科室 其他 2012-02-01 13:35  浏览 :4898
导读一、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皮下水肿、常伴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广义的营养不良应包括营养不足或缺乏以及营养过剩两方面。 [诊断程序] 步骤一

    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皮下水肿、常伴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广义的营养不良应包括营养不足或缺乏以及营养过剩两方面。

    [诊断程序]

    步骤一 是不是营养不良?→重要疑诊线索

    2岁以下婴幼儿,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皮下水肿,生长迟缓,消瘦,伴有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

    步骤二 确诊的重要依据

    体重下降达正常15%以上,皮下脂肪减少0.8,

    ↓

    确诊的其他证据: 消瘦型由于热能严重不足引起,小儿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失去弹性,头发干枯、体弱乏力、不活泼,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易激惹,反应迟钝,萎靡不振等神经系统表现,无食欲,体温低。另一种为浮肿型由严重蛋白质缺乏引起,周身水肿,皮肤干燥萎缩,角化脱屑,或有色素沉着,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指甲脆弱有横沟,无食欲,肝大、常有腹泻和水样便。也有混合型,介于两者之间。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其他营养素缺乏的表现,喂养不当或不良的饮食习惯,存在腹泻、先天性畸形等原发病。

    步骤三 病因诊断

    饮食因素:母乳不足或母乳喂养时间过长、辅食添加不及时或人工喂养调配不当、不良饮食习惯。

    疾病因素:胃肠道疾病包括慢性腹泻、痢疾、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短肠综合症,先天性畸形如幽门狭窄、唇裂、腭裂、心脏病,感染性疾病如麻疹、肝炎、结核、寄生虫,消耗增多:糖尿病、甲亢等,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早产、双胎。

    步骤四 临床评估

    (1) 体重低下 儿童的年龄别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体重低下;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低下。此指标反应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单凭此指标不能区分属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 生长迟缓 儿童的年龄性别别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生长迟缓;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生长迟缓。此指标主要反应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 消瘦 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消瘦;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消瘦。此指标反应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步骤五 病程分期

    轻度:体重下降15-25%,皮下脂肪厚度

    中度:体重下降25-40%,脂肪几乎消失

    重度:体重下降>40%,脂肪完全消失

    [治疗程序]

    一般治疗:

    向家长宣传科学喂养知识,鼓励母乳喂养,适当添加辅食,及时断奶。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等。治疗原发病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和消耗性疾病如结核和心、肝、肾疾病。

    急性期治疗

    (1)抗感染  营养不良和感染的关系密不可分,最常见的是患胃肠道、呼吸和/或皮肤感染,败血症也很多见。均需要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但要防止滥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由于营养不良儿经胃肠道的药物吸收可能不理想,因此普遍主张肠道外给药。

    (2)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 在营养不良的急救治疗中,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的处理是特别重要,在腹泻伴营养不良的小儿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液体的进入量以防发生心力衰竭。

        ②调整和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营养不良儿严重缺钾,在尿量排出正常时,可给钾6~8mmol/(kg??d),至少维持5天。同时也有钙、镁、锌和磷的缺乏,如不及时处理,当给予高热能,高张的肠道外营养液时还会进一步恶化。一般补充镁2~3mmol/(kg??d),钙给常规量,钠补充少量以免心衰,约为3~5mmol/(kg??d)。

    (3)营养支持  在液体和电解质不平衡纠正后,营养不良的治疗取决于肠道吸收功能的损害程度,如果肠道吸收功能不良,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中心静脉营养或外周静脉营养,前者保留时间长,输入的营养液浓度较高,而后者不能超过5d。肠道外营养液的成分和量应以维持儿童的液体需要为基础,一般100ml/(kg??d),蛋白质一般2g/(kg??d)。脂肪是热能的主要来源,可提供总热能的60%。在应用肠道外静脉营养时,应监测血清葡萄糖,每6h1次,以防高血糖症发生。每周应随访肝功能。

    如果肠道功能良好,营养支持的方法决定于病人是否能经口摄食。如果不能经口摄食,胃管的喂养应考虑,如伴有胃、食管反流、昏迷或其他神经损伤则可能需要鼻饲管。如果管道喂养需要长于2个月或管道喂养作为最大的营养传递方式,应考虑采用胃造口术。连续滴灌喂养有增加细菌生长的危险。应用的营养液的种类依赖于病人的胃肠道功能,如功能良好则全蛋白、长链脂肪和复杂碳水化合物都可用,也可根据病人肠道吸收量和需要特别设计,根据小儿的大便情况决定这些营养成分是否合适。但营养物的刺激对营养不良性肠道损伤的恢复是必须的。

    (4)并发症治疗

    1)低血糖  由于在消瘦型多见,一般在入院采完血后即可静注50%葡萄糖10ml,予以在补液中可采用5%~10%的葡萄糖液。

    2)低体温  严重消瘦型伴低体温死亡率高,主要由于热能不足引起。应注意环境温度(30~33℃),并用热水袋或其他方法保温(注意烫伤)同时监测体温,如需要可15分钟一次。

    3)贫血  严重贫血如Hb<40g/L可输血,消瘦型一般为10~20ml/kg,浮肿型除因贫血出现虚脱或心衰外一般不输血。轻、中度贫血可用铁剂治疗,2~3mg/(kg??d)持续3个月。

    恢复期治疗

    (1)保证热能和蛋白质的供应  急性营养不良的小儿在恢复期有明显的体重增长,慢性营养不良的小儿则没有这种变化。赶上生长的身高速度可以达到正常同龄儿的2~3倍,因此提供足量的热能和蛋白质即为重要。在计算热能和蛋白质需要时应按相应年龄的平均体重(或P50)计算,而不是小儿的实际体重。

    (2)食物的选择  选择适合患儿消化能力和符合营养需要的食物,尽可能选择高蛋白高热能的食物,如乳制品和动物蛋白质如蛋、鱼、肉、禽和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

    (3)促进消化和改善代谢的功能。

    ①药物治疗  给予各种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酶,以助消化。适当应用蛋白同化类固醇剂如苯丙酸诺龙,每次肌注10~25mg,每周1~2次,连续2~3周,可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增进食欲,但在用药期间应提供足量的热能和蛋白质。食欲差者还可用正规胰岛素2~3U,肌肉注射,每天1次,注射前先用20~30g葡萄糖,每1~2周为1疗程。同时可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B1、B2、B12、C、E等。因营养不良时常伴有这些物质的缺乏。

    ②中医治疗  酌情使用捏脊、推拿等方法,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临床经验与注意事项]

    1.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2.防止传染病和先天畸形。

    3.合理喂养、调整饮食,定期测量体重,加强护理。

    4.蛋白质和热量供给原则: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热量供给:轻度营养不良80-120-150(Kcal/kg.d),中度60-120-150(Kcal/kg.d),重度40-60-120-150(Kcal/kg.d)。蛋白质供给:轻中度2-3-4.5(g/kg.d),重度1.5-2.0-3-4.5(g/kg.d)。

    5.浮肿型患儿常有肝脏脂肪浸润注意性B超检查。

    6.注意监测血压心律,离子紊乱,肾脏功能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