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治骨伤六结合

中医科 2012-05-31 10:15  浏览 :2057
导读一、内外表里结合 骨伤科原名正体科,说明早有正体观点。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气血经络、营卫血脉、皮肉筋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骨骼由脏腑化生(肾主骨,肾生精;精生骨髓),赖气血濡养,经络贯能。肢体某处发生骨折

    一、内外表里结合

    骨伤科原名正体科,说明早有正体观点。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气血经络、营卫血脉、皮肉筋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骨骼由脏腑化生(肾主骨,肾生精;精生骨髓),赖气血濡养,经络贯能。肢体某处发生骨折,虽一处有病,失其常度,可影响到全身。除局部症状外,出现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失调。正所谓“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求之脉理。审识虚实,以施补泻哉!”当今仍遵循此一观点。整体观作为基本观点贯穿于病机、临床表现、治疗、预防等全过程的始终,以四诊八纲辨证诊治为基础,在调整机体的生理机能,消除骨折后的病理反应,以达到治愈为目的。用药是以“调整气血”占主导地位,特别治“血”,早在《内经》认为“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后代医家,从“血”着手,提出“内治之法,必须以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注意到内在因素的主导作用。局部与整体密切联系,内治与外治的综合效果,也必须用中医结合的方法,用其共同之处,应取长补短。取得对位优良,愈合快、疗程短、后遗症少、功能复好的结果。

    二、接骨与理筋结合

    骨骼是人体活动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的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依靠“筋”的收缩而负重和产生运动,对于人体的外形、生和长、运动、物质代谢、血液制造、维持内脏功能、保护内部器官等匀起着重要作用。如骨折、脱位就失去应有功能、枢纽失灵,并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筋肉、经络、气血、脏腑等方面的损伤。所以,在认识和处理骨折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整体观点”。正确运用望、闻、问、切、量比等方法诊断和治疗。复位者应争取解剖和接近解剖学对位,或者功能对位,正确体会“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传,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期阀”。方称手法也,以整骨八法为基本宗旨,达到较为理想的对位。固定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血运也能及早恢复,促进肿胀消退,组织修复加快,骨折愈合良好,支架作用稳固,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三、局部与整体结合

    《内经》总结出治疗的丰富经验,“治病必求于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并顾”等。《素问·缪刺论》载:“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是急则治标的例子。外伤局部,是创伤骨折的重要作用,并非决定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作用”。骨折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克服单纯“外因论”。内因从机体内在因素分析,有些骨折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如儿童与青少年的骨骺分离、青枝骨折、骨膜下骨折,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间骨折,病理骨折外力则是诱因。骨折的发生,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局部与全身治疗都很重要。

    四、中西医结合

    “整复”是治疗骨折的重要一步。中西医结合整复骨折的方法,是以现代解剖学为基础,正确地认识肢体的生理病理规律,并吸收中西医原有经验,针对每个不同部位类型的骨折,总结出一套新的正复方法。它解决了西医或中医某些骨折不能解决的正复问题,并超过了西医或传统中医现有的技术水平。①满意的对位。②合理牢靠的固定。③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尤其是开放型复合性骨折,更需中西医结合。西医清创缝合、输血、抗菌素等,可以抗感染,控制和防止内外出血影响骨折愈合。临床应用补益之剂中药,还可防止百病乘虚而入,导致并发症,更可促进骨痂形成。

    五、医患配合

    医生对伤者恰当治疗,骨折畸形矫正、肢体力线恢复正常、长短相当,患者合理地功能活动,遁序渐进地进行筋肉、关节骨骼及全身各部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全身气血运行,加快骨折的愈合。美学与功能恢复结合应与时俱进,恢复功能的同时,应兼顾形态美,即美学与功能恢复相结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