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病治验3则

五官科 耳鼻咽喉头颈科 2012-06-01 10:03  浏览 :1809
导读头面为诸阳之会,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鼻为气体出入之门户,司嗅觉,助发音。五脏六腑之变化,也常会反应在鼻上。故《丹溪心法》曰: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连建伟老师虽主治内科病,但通过辨证论治,司外揣内

    头面为诸阳之会,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鼻为气体出入之门户,司嗅觉,助发音。五脏六腑之变化,也常会反应在鼻上。故《丹溪心法》曰:“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连建伟老师虽主治内科病,但通过辨证论治,司外揣内,见微知着,对于治疗鼻病有很好的效验。兹总结其鼻病治验3则,以飨同道。

    1.鼻疳

    患者,女,33岁,2004年11月28日诊。鼻疳,红肿溃烂,口唇干燥,左关脉小弦,舌苔薄黄,治拟桑菊饮法。处方:桑叶10g,菊花10g,桔梗6g,生甘草5g,杏仁10g,连翘10g,薄荷6g,芦根30g,淡竹叶10g,天花粉15g。共14剂,水煎服。服后瘥。

    按:鼻疳又名鼻疮,是指鼻前孔附近皮肤红肿、糜烂。鼻为肺之外窍,肺热则鼻边红肿溃烂;因其左关脉小弦,可见其肝经亦热。风热客于肺,风气通于肝,故连师投桑菊饮清泄肺肝两经风热,加淡竹叶一味增其疏风清热之效。以其口唇干燥,故加天花粉润燥生津。虽用方轻灵,然药中肯綮,故达轻可去实之效。

    2.鼻准红肿

    患者,男,55岁,2006年1月12日诊。平素嗜食膏粱厚味,尤喜食犬、牛、羊肉。近日鼻准红肿,口唇红赤,右关实大,舌苔黄腻质红,治拟清热解毒法。处方:黄芩12g,黄连6g,制大黄6g,车前草20g,绿豆衣15g,金银花30g,生甘草6g。服4剂后即瘥。

    按:鼻准属脾,口唇亦属脾,此证源由饮食偏嗜导致中焦蕴热而成。《素问.刺热篇》有“脾热病者,鼻先赤”之说。故方用《金匮要略》泻心汤以泻中焦脾胃之热。更加车前草、绿豆衣、金银花、生甘草四味以增清热解毒之效。连师认为车前草与车前子功用相似,然车前子偏于利水,车前草则长于清热,此证正取其清热之功。绿豆衣、生甘草、金银花皆是清热解毒之要药。《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可见饮食不可不慎。

    3.鼻疖

    患者,女,76岁,2004年12月26日诊。右鼻腔内生鼻疖,如黄豆大,质硬,红肿疼痛,时有少腹作胀,小溲欠畅,左关脉弦,舌红少苔,治拟一贯煎法。处方:生地15g,北沙参10g,麦冬12g,当归6g,枸杞子10g,川楝子5g,川贝6g,赤芍10g,生甘草5g。服7剂瘥。

    按:据连师分析,此为“木火刑金”之证。左关脉弦为肝气郁滞之征,舌红少苔为阴虚之象,肝郁化火为其标,素体阴虚为其本。《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经……环阴器,抵少腹”。肝气郁滞则少腹作胀;肝失疏泄则小溲欠畅。木火刑金,肺开窍于鼻,肺热亢盛故鼻内生疖。方用一贯煎加味。方中生地、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养肝血、滋肝阴、清肺热,川楝子苦寒,疏肝气,清肝火,以令其条达、助其疏泄。川贝既可清热解郁、通利小便,又有散结消肿之功。赤芍凉血散血,《药品化义》谓其“味苦能泻,带酸入肝,专泻肝火”。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药中病机,故而收效较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