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Q21.101)。
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ICD-9-CM-3:35.5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无症状,也可有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2.体征:可出现胸骨左缘2-3肋间收缩期柔和杂音,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经皮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封堵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1.101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疾病编码。
2.有介入治疗适应症,无禁忌证。
3.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不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大便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可以考虑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手术日一般在入院3天内。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成人和能配合的儿童)或全身麻醉(不能配合的儿童)。
2.手术植入物: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4.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5.术中所有其它辅助器械:动脉鞘,右心导管,输送鞘管,导丝等。
6.术中影像学监测:透视和超声心动图(包括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术后24小时持续监测,并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2.术后第2日起口服阿斯匹林(3-5 mg/kg体重),持续治疗6个月。
3.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
4.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穿刺部位无出血、感染。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封堵器和耗材,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3.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4.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等。
二、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ICD-10: Q21.101)
行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ICD-9-CM-3:35.5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5天
点击下载: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表单
免费下载:房间隔缺损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