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抗坏血酸)为临床常用药物,但应用中存在一些误区,现将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临床应用分析报告如下。
1 维生素C药物简介
维生素C药物目前多采用合成品,基本溶液在碱性溶液中遇到光或热易变质,溶液颜色通常由无色变为浅黄色,最后变成棕色;其片剂遇光、热也易变棕色而失效。维生素C口服在空肠吸收,与血浆蛋白结合,少量贮存在血浆和细胞中,尤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经肝脏代谢,从泌尿系统中排出,极少数以原型药物或代谢物形式从消化系统排出,也可经血液透析而清除。
2 维生素C的作用
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它的化学结构中有2个具有氧化和还原功能的烯二醇基团,既可参与氧化反应,又不失还原的作用,在人体内参与很多重要的代谢和反应。
(1)从组织水平看,维生素C的重要作用与细胞间质的合成有关;其包括合成胶原、牙齿和骨骼的基质,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结合物。因此,当维生素C缺乏引起坏血病时,伴有胶原合成缺陷,表现为创伤难以愈合,牙齿形成障碍,牙齿和牙龈出血、毛细血管破损出现大量淤血点,淤血点融合可形成瘀斑或紫癜。
(2)维生素C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缓解和改善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血管壁弹性和柔韧性,减少和预防血管出血或出血倾向。
(3)维生素C有抗组胺作用,可对抗过敏,并可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生成。
(4)维生素C可促进入体内干扰素、T淋巴素和免疫球蛋白的生长,起到疏通呼吸道的作用,且可增加体内氧的供应。
(5)维生素C可刺激机体造血功能,可加速红细胞的生长,并可促进铁在体内的吸收。
3 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所表现的症状
由于各种原因,如体内摄取不足、吸收能力下降、长期野外和海上生活,当人体处于病理(发热、创伤、烧伤、病毒感染等)状态,共服其他类药物相互干扰、妊娠和哺乳期等,均可能引起维生素C缺乏症。
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甚微,一般健康男性1天600~700mg足矣。但外伤者、手术者或人在极端气温下可能增加需要量300%~500%,嗜好吸烟者需要量增加50%,人体维生素C储存量为900~1700mg,当人体内储备低于300mg时即有症状出现,表现为基质的形成缺陷、软骨钙化不足、骨骼和牙齿异常、毛细血管脆弱、皮肤出现瘀斑、肌肉和关节内出血以及正常细胞和大核细胞性贫血,如不及时治疗,可致低血压、惊厥、昏迷乃至死亡。
4 维生素C的应用原则
(1)食物是维生素C的最佳来源,对平衡膳食的健康人群另行补充维生素C并无受惠之处,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足矣。
(2)即使应用剂量每天大于1g,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低。长期大量(每日2g以上)服用维生素C,有可能产生依赖性,以至于由大剂量开始减量时发生回跳性坏血病。因此,提示,每天服用2g是一个危险界限,最安全的剂量是在2g以下,如果长期服用的话应注意控制剂量。
(3)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偶见腹泻、皮肤红亮、头痛、尿频、恶心呕吐、胃痉挛等反应。
(4)维生素C与维生素K3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降低疗效,故不宜联用。
(5)建议以下情况慎用维生素C:患有尿酸盐性肾结石、痛风、糖尿病、粒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镰形红细胞贫血等症的患者。
(6)大剂量长期服用维生素C可干扰抗凝血药的效果。
(7)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以柿子椒为最,每500g中含有维生素C 900~925mg,其次是胡萝卜、萝卜、苦瓜、土豆、西红柿、红薯、南瓜、莲藕、菠菜、尖椒、芹菜、紫菜和冬瓜中的含量比较多。水果维生素C的含量以酸枣为首,每500g中的含量为4150~58500mg,其次为橘子、甜橙、红枣和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