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发育性髋脱位(先天性髋脱位)(ICD-10:Q65.0/Q65.1),年龄在2岁以上、8岁以下,累及单侧或双侧。
行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髋臼成形(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ICD-9-CM-3:79.85、77.29/77.25)+石膏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小儿外科学》(卫计委规划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Tachdjian小儿骨科学》(美国Harcourt科学健康出版社,第6版,2006年)。
1.临床表现:肢体不等长、走路跛行或摇摆步态。
2.体格检查:内收肌紧张、Allis征阳性(单侧病变),Trendelenburg征阳性。
3.骨盆正位片:股骨头位于Pekin方格的外上或外下象限、髋臼浅平、假臼形成。
4.髋关节三维CT:必要时。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小儿外科学》(施诚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4版)、《小儿外科学》(卫计委规划教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Tachdjian小儿骨科学》(美国Harcourt科学健康出版社,第6版,2006年)。
行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髋臼成形(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ICD-9-CM-3:79.85、77.29/77.25)+石膏固定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65.0/Q65.1发育性髋脱位疾病编码。
2.患儿年龄在2岁以上,8岁以下。
3.双侧病变行单侧手术者。
4.当患儿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4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三大常规、血型、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备血;
(2)胸片、心电图;
(3)骨盆正位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髋关节三维C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推荐用药及剂量)。
2.推荐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药物)。
3.使用时机:术中1次,术后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联合麻醉。
2.手术方式:髋关节切开复位、骨盆截骨/髋臼成形(股骨短缩旋转截骨钢板内固定)+石膏固定术。
3.手术内置物:克氏针/钢板/同种异体骨等。
4.术中用药:静脉抗菌药物生素。
5.输血:1-2单位(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4-5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骨盆正位片,必要时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静脉抗菌药物生素的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
2.切口干燥无出血、感染、肢体无明显肿胀或血供障碍等表现。
3.术后复查X线证实股骨头复位良好、头臼同心。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口感染、再脱位等)可能造成住院时间的延长和费用的增加。
2.双侧病变同时手术者,转入其他相应临床路径。
二、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发育性髋脱位(ICD-10:Q65.0/Q65.1)
行关节囊切开复位、骨盆截骨/髋臼成形(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ICD-9-CM-3:79.85、77.29/77.25)+石膏固定术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0-12天
点击下载: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临床路径表单
免费下载: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