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心力衰竭治疗的前沿技术概述

其他科室 其他 2012-08-31 15:13  浏览 :4756
导读去年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集中于对具有中等症状的病人进行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同时对适应症患者进行左室辅助设计(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 LVAD)治疗以及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去年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集中于对具有中等症状的病人进行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同时对适应症患者进行左室辅助设计(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 LVAD)治疗以及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手术治疗的价值也得到了肯定,与此相反,nesiritide (一种重组的人B型钠尿肽, recombinant human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对急性心衰的治疗效果尚存在疑问。尽管在心衰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在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许多进展,本篇则主要集中于讨论目前临床上已开始实施的一些新的治疗策略,这里主要讨论5篇代表性的研究。

    去年8月 一项有关(MADIT-CRT)跟踪研究显示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心衰病人再发病的治疗优势,即使是对一些具有中等症状的病人。研究人员显示:CRT 合并心脏除颤剂治疗与单独应用除颤剂相比可明显降低心衰首次发作的危险性,同时也可降低其后的症状复发的危险性。由于经历过第一次严重心衰的病人其后的严重心衰再发作的危险性会更进一步的提高,CRT病人对此危险性降低的绝对值是巨大的;同时对于具有左束支传导阻止的病人其优势尤其明显,已知病人经历第二次严重的心衰发作导致死亡的危险将会增加19倍,因此这些研究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表现在:心衰病人发作时会感觉到极端的不适,通常需要住院治疗,并且会造成精神以及经济方面的巨大损失,死亡率也会明显升高。这些发现也反映了其他的一些临床实验即“方便的首次心衰发作后再发病的时间分析”对首次心衰发作后复发的频率以及临床价值评价的局限性。

    另一项来自 “INTERMACS”的报道则强调了左室辅助设计(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s, LVAD)技术的治疗进展, 也令人印象深刻。 在一项FDA批准之后的研究中,将169个收到HeartMate II (来自美国的Thoratec 公司)辅助治疗作为介于心脏搭桥和心脏移植之间的治疗策略的病人,与另外169个收到其他的LVAD 治疗的病人进行比较,其治疗间期及适应症均类似,其中6个月时前者心脏移植,恢复并进行持续性的LVAD治疗的比率为91%,对照组仅为80%,这一数据在1年时分别是85%和70%,这些阳性结果来自美国77个治疗中心,其结果确实是让人感到兴奋的,这一结果与之前的一个随机的 HeartMateII临床试验的结果是类似的,提示这项持续性供血设计较之前的脉冲式血流供应设计的优越性。

    心脏监护方面的设计目前对于心衰病人的治疗来说也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极大的兴趣,其中一项名为“CHAMPION”的临床研究尤为突出。这是一项中等数量的临床试验,选用的病人是前一年曾经因为心衰被收住院,根据NYHA分类为III期心衰的病人,这些病人收到小的,非植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可促进其恢复,而且病人还乐于接受。将这一监测仪植入肺动脉分支处,并可对肺动脉压进行非侵袭性无线监测。在此监测过程中,对照组的医生,受试组及对照组的病人均不知道其肺动脉压被监测,只有实验的操作者,实验设计者及监测仪供给商(美国CardioMEMS)公司雇员可以观察到肺动脉压力,并以此为依据来调整治疗。在受试过程中加入 nitrates以及hydralazine,并同时调整利尿剂用量,包括静脉注射利尿剂是最通常应用的干预措施。其主要的评价指标是心衰病人在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其中受试组270例病人中55人再住院,住院次数为85次, 对照组280例病人中有80人次再住院,住院次数为120次。 实验组再住院率0.31,对照组为0.44,绝对值相比实验组较对照组在6个月内每100例病人少12.5人次的再住院率,意味着用此方法每治疗 8个病人可阻止一次再住院。尽管这些结果非常令人鼓舞,但是这一临床试验却由于供应商的参与而受到了质疑,这是因为他们在实验当中鼓励病人改变治疗策略,如果排除这些因素是否也会起到同样的治疗效果尚存在疑问。无论如何,这一临床试验得到的阳性结果也是令人鼓舞的,这是因为以往的胸腔内的非植入性阻抗检测试验(DOT-HF)得到的结果却是阴性。

    另外,还有一项临床试验“STICH”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探讨。这项临床试验共选用了1212个左室射血分数小于35%以及冠状动脉疾病通过外科学修复的病人,这些病人已经无任何血管再生迹象(即左主支疾病或由加拿大心血管分类为III期或以上型心绞痛),将这些病人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及CABG手术组,观察终点为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在56月的观察期限内,610个手术组病人死亡人数为218人,药物组602个病人有244人死亡,比率分别为36% 和4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尽管这样,心血管或心血管病住院引起的死亡率,较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在手术组与药物组相比明显减少。CABG手术临床期实验的初期,死亡率及手术后的优势在两年内并不明显。同时,STICH临床实验的结果是阳性的,尽管选用的病人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包括非典型的较年轻的病人(平均年龄在60岁),大多数有心衰,2/3的病人有心绞痛症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术前心脏活力的评价与其是否术后获得血管再生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选择具有系统性心衰及冠状动脉性疾病可能可存活两年以上的病人,应用CABG与药物治疗相比,前者有可能降低病人的更长期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去年另外一项名为“ASCEND-HF”的临床试验选用nesiritide以治疗急性期心衰,选用的病人是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病人,其结果显示这一药物在应用6小时和24小时对呼吸困难几乎不起作用,治疗30天后对死亡率及心衰的加重也没有作用,这项试验结束了长期以来对这一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存在的争议,同时也证实了利尿药及硝酸甘油作为快速和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案之外的新的治疗方案实施的难度,尽管到目前为止nesiritide用于治疗急性期心衰尚不成功,新的药物仍在不断的改进,其中之一是一类称为心肌肌动蛋白激活剂的药物:omecamtiv mercarbil,可通过增加由弱的肌动蛋白结合状态到强的肌动蛋白结合状态(产力型结合)的转换来增强心肌功能。这类药物可延长心脏收缩期,但并不影响心律以及心肌的耗氧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心衰病人整体护理的重要性, Peterson和他的同事用以下三个问题调查了1494个临床急诊及因为心衰住院的病人:1)通常情况下有人帮您阅读来自医院的一些文件的次数及频率?2)您感觉医院出具的有关您的健康状况的文件您不能理解的次数及频率?3)当您自己填一些来自医院的表格时您对其理解程度如何?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1/6的人对于这些材料的理解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在进行临床实验时,除了要考虑所有可能的导致病人死亡率存在差异的因素后,这些有关病人的理解力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这项试验也进一步说明单纯增强心衰病人对医院的文件的阅读能力对临床试验本身的重要性。

    总之,去年心衰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这包括:有效的药物治疗,合理的辅助设计以及外科搭桥手术等一系列的治疗系统性心衰的治疗措施。但是对于射血分数较低以及急性失代偿期的病人的治疗技术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郑州大学 作者:赵文)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