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研究发现治疗孤独症的靶标

其他科室 其他 2012-12-25 18:16  浏览 :1754
导读EIF4E基因突变与孤独症有关,会导致eIF4E蛋白过量合成,这种蛋白过量合成也在脆性X综合症FXS等许多神经障碍中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在ASD小鼠实验中,利用药物4EGI-1来减少eIF4E蛋白的合成水平,成功使大脑中过量的蛋白合成回复正常,逆转类孤独症行为。

  据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杂志上报道,日前,研究人员在ASD小鼠实验中,成功使大脑中过量的蛋白合成回复正常,治愈了小鼠的上述孤独症行为。“开发一种药物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并不容易,而我们的发现为人们提供了一条颇有潜力的途径,”文章资深作者,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的EricKlann教授说。“这项研究不仅证实了相关疾病的一些共同联系,也展示了治愈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可能性。”

  自从1943年人们开始研究,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没有揭开谜底。最初人们以为是由于亲子之间互动障碍、父母人格特质、家庭结构等外在原因,治疗上采取精神分析法,往往没有疗效。后来,人们认识到按照后天的父母教养以及家庭因素来解释孤独症的成因过于武断。当前,已有的研究还说法不一,未有定论。基本上形成的共识是:孤独症患者表现出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是由脑生物学的因素导致的;造成脑生物学改变的原因,可以从医学生物学、神经心理学和生态学等几方面加以分析。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症状包括社交技能减弱、交流能力受损和重复性行为等。孤独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之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行为方式为特征,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至今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

  到目前为止,其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孤独症很可能存在着根本的遗传原因或遗传缺陷,并有许多不同的遗传机制和遗传基因、而不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主要基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对孤独症患儿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的断裂、易位、重复和缺失)的分析发现和孤独症有关的染色体异常主要位于以下一些部位:2q37、5p14-p15、11q25、15q11-q13、16q22-3、17p11-2、18q21-1、18q23、22q11-2、22q13-3、Xp22,其中7号、15号和22号染色体异常的报道最常见。EIF4E基因的突变与孤独症有关,这种突变会导致eIF4E蛋白过量合成,增加eIF4E蛋白的水平。eIF4E蛋白过量合成也在脆性X综合症FXS等许多神经障碍中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人员针对EIF4E基因展开了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eIF4E蛋白合成水平过高的小鼠表现出类似孤独症的行为,包括反复埋石头等重复性行为、社交减少以及行为缺乏灵活性(无法通过稍作修改的迷宫)。研究还显示,在这些小鼠与异常行为有关的大脑区域中,神经元间的通讯也发生了改变。

  研究人员利用药物4EGI-1来减少eIF4E蛋白的合成水平,希望能够使患病小鼠的蛋白合成回复到正常水平,从而逆转类孤独症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接受治疗的小鼠重复性行为减少,与其它小鼠的交流增多,并且成功通过了稍作修改的迷宫,说明其行为的灵活性增强。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小鼠大脑中eIF4E蛋白的合成水平回复到了与正常小鼠相当的水平。

  EIF4E基因突变与孤独症有关,会导致eIF4E蛋白过量合成,这种蛋白过量合成也在脆性X综合症FXS等许多神经障碍中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在ASD小鼠实验中,利用药物4EGI-1来减少eIF4E蛋白的合成水平,成功使大脑中过量的蛋白合成回复正常,逆转类孤独症行为。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孤独症小鼠模型

  这项研究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孤独症小鼠模型,用这一模型可以方便地测试许多靶标eIF4E的药物。研究人员还指出,人们所开发的靶标eIF4E的癌症治疗药物,也将有望用于治疗孤独症患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