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里穴功能主治

其他科室 其他 2018-08-03 10:14  浏览 :15139
导读三里穴是临床上的常用穴,古书中对此介绍颇多,如《四总穴歌》云:“肚腹三里留”,《南丰李氏补泻法》云:“凡针晕者,神气虚也,不可起针,急以别针补之……或足三里穴,即苏”,《千金方》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脏腑井荥输经合主治》云:“逆气而泄刺三里”等等,可见三里的治病及其防止作用被历代医家所重视。

导读:“里”此作“寸”解释。三里穴一名手三里,一名足三里,又名下陵、鬼邪等,二穴位置上近合穴,同属阳明经,常相互而用,如《席弘赋》云“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后为在位置上做区分,故而将其命名为手、足三里。

1.手三里穴

1.1穴名由来

出自《针灸甲乙经》。亦称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的合穴,五行属土。别名:三里,鬼邪,上三里,因为它能治疗上中下三部的疾病,所以称为手三里。

1.2取穴方法

侧腕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曲池(肘横纹)下2寸处取穴。按之肉起兑肉之端。取穴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侧腕,伸直前臂,曲肘的取穴姿势。

话说三里穴
1.3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入桡侧腕长、短伸肌,在桡神经深支的外侧,针可深低旋后肌。以上诸肌均由桡神经深支支配。

1.4功能主治

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百证赋》云:“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正如古医书中所言:《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云:“牙疼头痛兼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治症总要》云:“头风,灌注瞳仁,血气涌溢……临泣、攒竹、三里、内眦尖。”除此之外,本穴尚能治疗前头、口齿、咽喉病、热病等。

2.足三里穴

2.1穴名由来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胃经脉气之所入。《灵枢-本输》原名三里、下陵。《圣济总录》名足三里。别名鬼邪、下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土)穴。“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向上用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向下用劲,这叫"理下"。

2.2取穴方法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话说三里穴
2.3穴位解剖

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2.4功能主治

可运化水谷、生精化血、养荣脏腑。其治疗疾病的范围非常广泛,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调理气血、温中升阳、疏通经络、镇静醒神、强精健脑、扶正祛邪等功效。正如古医书中所言:《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中云:“三里膝眼下……能通心腹胀,能治善治胃中寒。”《席弘赋》云:“脚痛膝肿针三里。”,《针灸直指》云“胃疟者,令人疸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三里针一寸灸三壮。”又如《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中云:“三里膝眼下……能通心腹胀,能治善治胃中寒”。阳明经气盛血多,三里穴能理三部气血,能治三部疾病,故而三里穴能治疗各种气血不通所引起的实证,也可以治疗气血不足之虚证,三里穴是强壮要穴兼有补益保健作用,如《玉龙歌》云:“倘或体弱针晕,补足三里。”《通玄指要赋》云:“三里却五劳之羸瘦,华佗言斯。”《手足腰腋门》云:“脚弱:委中三里承山。”

3.总结

三里穴是临床上的常用穴,古书中对此介绍颇多,如《四总穴歌》云:“肚腹三里留”,《南丰李氏补泻法》云:“凡针晕者,神气虚也,不可起针,急以别针补之……或足三里穴,即苏”,《千金方》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脏腑井荥输经合主治》云:“逆气而泄刺三里”等等,可见三里的治病及其防止作用被历代医家所重视。

参考文献:
【1】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3】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针灸大成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4】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张豆豆 中医科-中医综合科|主治医师
病例27 文章23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