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腧穴热敏化艾灸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肿胀,具有安全性好、经济价廉、使用方便等优势。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肿胀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还避免了西药的副作用,也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广泛推广使用。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其损失机制为外伤后腕关节先着地,桡骨远端为骨松质,损伤后外力传导后在骨松质和骨密质交接出出现应力集中,导致骨折。中医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为主,通过拔伸牵引复位,夹板或者石膏固定,复位后肿胀会导致软组织的不稳,复位后的位置容易丢失,常用的消肿方法为甘露醇或者利尿药治疗,但是对于一些年纪大的或者是肾功能不好的患者,甘露醇和利尿药可能会影响到血压和肾肾功能。本研究组长期从事骨科,在治疗骨折复位后肿胀上利用“温通”理论,使用热敏灸加快肿胀的消退,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42例患者均为单侧桡骨远端骨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其中观察组21例,男4例,女17例,年龄51-75岁;左侧10例,右侧11例。对照组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50-78岁;左侧15例,右侧6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经影像学及临床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年龄为50-80岁。骨折未波及关节面,符合手法复位的适应症,患者知情并签字。
1.3排除标准
骨折后波及到关节面;患有严重内科疾病,如血栓、心衰等;骨折后合并开放性伤口;不耐受疼痛。
2方法
2.1手法复位
均由本研究组同一医师复位,根据骨折的损伤机制,逆损伤机制复位,复位后同一用夹板固定。观察组在术后选取热敏腧穴施行热敏化艾灸治疗,热敏腧穴以阳池、偏历、手三里、中渚、天井等,以阳经穴位为主,腧穴定位以《腧穴名称与定位》中定位标准进行定位。
灸法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在肿胀区域及上述腧穴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四种灸法操作。先行回旋灸:距离皮肤2-3cm,其作用行血理气,温通气血经络,临床操作约1-3分钟为宜。
接着雀啄灸:
其作用机理是在回旋灸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敏化,使经络得以疏通,脉中经气得以诱发,起到为产生灸感作铺垫的作用,临床操作约1-3分钟为宜。
后行往返灸:
沿着经络循行走向往返匀速施灸,有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临床操作约1-3分钟为宜。待患者出现热敏现象后,采用温和灸体表热敏化穴,激发经络感传,继续灸15分钟,促进经气运行的气至病所疗法,具有“小**、大反应”的特点[1]。
施灸剂量及频次:
根据“水午流注”每天2次,上午9点和下午3点各灸一次,连续7天。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予以七叶皂苷钠注射液100ml,静脉点滴,时间为20~30分钟,每天2次,连续7天。
2.2观测标准
肿胀程度变化情况:于术前及术后第1、3、5、7d检测患者腕关节肿胀度,测量腕关节上3cm周径。分别用术后所测得的周径值减去复位前的周径,所得值即为肿胀值(cm),记录统计。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肿胀评分比较均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两组患者手法复位后肿胀在治疗后第1d、3d,肿胀消除程度相当,无较大差异(P>0.05);但在医治第5d、7d后,两组肿胀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术后患者腕关节肿胀值的比较(`x±s,n=21)
4讨论
骨折复位后肿胀是临床的正常发展过程,西医学认为[2]:骨折后损伤了组织的血管、神经,局部组织压力增加,导致肢体静脉回流受阻,随后炎性因子出现,导致肿胀;肿胀在损伤后第3、4天为高峰期,第4天后肿胀开始慢慢的消退。肢体压力增加,严重可能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同时血栓的形成也是损伤后的一大并发症,需早期处理,否则容易导致肢体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严重者可能造成肺栓塞[3]。中医学在治疗跌打损伤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本病属中医学“水肿”、“瘀血”范畴;气滞血瘀、经脉不通为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中医学认为该病病因多为肢体经络受损,导致局部气血瘀滞,气滞则水不行,血瘀则脉不通,最终发为肿胀,病性属实。气伤则痛,形伤则肿,所以骨折后的肿痛,中医在治疗上主要是通过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为主。
七叶皂苷钠是提取三七的有效成分,其三七主要的功效味活血止血、消肿止痛,现代药理学中阐述,七叶皂苷钠是一种含多酯键三萜皂苷的天然植物药,其作用不仅可扩张血管,增加静脉张力,降低血管炎性反应;另外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静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减少组织渗液量,从而达到消肿作用[6-7]。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流传下来的瑰宝,具有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善治瘀血凝滞一类疾病,《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肯定了艾灸的重要作用,是对**很好的补充和增强,相辅相成。现代研究已经证实,这一过程是通过艾灸的光热辐射效应,及艾叶内药物成分作用于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活性物质,作用于疾病靶点发挥治疗作用,即实现腧穴热敏化,该法具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等作用。利用热敏灸的温通作用,“热胀冷缩”原理告诉我们,热敏灸的温通可以扩张血管,加快局部的血运[6],促进了淤血的消散,加快消肿,更有利于骨折的恢复。
本研究表明,腧穴热敏化艾灸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肿胀,具有安全性好、经济价廉、使用方便等优势。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肿胀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还避免了西药的副作用,也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汪振荣,田宁,郭玉青.热敏灸治疗胆囊结石的研究[J].中国医学新,2012,9(7):11-12.
[2]张德生,董芳,孙永强.益气运脾法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胀临床观察[J].华佗论坛,2018,33(3):398-399.
[3]涂宏,杨风云,陈岗.活血利湿法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4):34.
[4]张迪,马海英,**.β-七叶皂甙钠对脑外伤小鼠脑皮质AQP4与AQP5表达的影响[J].解剖科学进展,2016,22(3):282-284.
[5]陈文革.β-七叶皂苷钠在下肢骨折术后肿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4):91-92.
[6]龚丽丽,张毫,谢斌,等.热敏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CD11b表达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6,44(11):1351-1355.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