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分型和治疗见识

骨科 骨外科 2018-11-23 08:00  浏览 :5037
导读脊髓及脊神经根受累的程度不一,甚至可毫无改变者。临床上一般是根据神经组织受累的程度不同而分为以下五型。

脊髓及脊神经根受累的程度不一,甚至可毫无改变者。临床上一般是根据神经组织受累的程度不同而分为以下五型。

1.脊髄横断瘫痪型指脊髓受累水平以下运动及感觉呈横断性障碍,这是后纵韧带骨化症中常见的、也是较为严重之类型。其症状包括四肢麻木、运动障碍、手指精巧活动受限、步行困难及排尿失控等表现。


2.布朗综合征表现为一侧运动麻痹而对侧感觉障碍,此在后纵韧带骨化症中较为常见。但在临床上所遇到的典型病例较少,大多为症状互相交叉发展,并逐渐过渡到症状日益明显的典型。


3.袜套样麻痹型手与足的指、趾部感觉异常 (麻木、异物感),并伴有手足的运动障碍等,呈套状。 此乃由于脊髓的外周部分受到自外向内的压迫时所 致,亦是临床上常见的类型。


4.脊髓中央管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在受到外伤时,比普通正常人更容易引起瘫痪。其中包括脊髓中央管损伤,表现为手部严重瘫痪,而足部却 几乎没有症状,或轻度运动障碍。


5.神经根型严格地说,该类病人在临床上是很少遇到的。如有颈项部疼痛或一侧上肢疼痛的话,则需考虑为神经根的损害。


该症也可以根据影像学检查查看后纵韧带骨化情况,也可以进行分型。骨化形态的分类主要为分节型、连续型、混合型和局限型,共四个类型。

(1) 分节型:1个或2个椎体后方有骨化物存在,但不连续,是早期的骨化类型,但在临床上可以表现出重度的症状与体征。

(2) 连续型:自高位椎体后缘起,可见骨化物连续于几个椎体后方;与骨化阴影的大小相比,其临床症状不十分严重。

(3) 混合型:为分节型与连续型两者的结合,其在 后纵韧带骨化症中最为多见,症状也大多较重。


(4) 局限型:骑跨于2个椎体后缘上方及下方,临床症状大多较为严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远较颈椎病的难度为大,且持续时间长,手术风险大,预后多不理想。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全面地加以考虑,认真对待,尤其是椎管狭窄明显、伴有颈椎病(脊髓型者为多)的分节型与混合型者; 特别是决定选择手术疗法时,必须对其全身状态、颈 椎椎管局部的病理解剖特点及脊髓受损的程度等,全面予以判定,而后再决定治疗,以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保守治疗

对于颈项部疼痛及颈部活动受限等局限性症状、以及具有轻度神经症状者,例如双手手指麻木等 病例,应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包括口服药物、药物外敷、温热理疗、支架疗法和注射药物等。口服药物常用的有止痛解痉、消炎镇痛剂和肌肉松 弛剂等。此外,为了改善神经症状也可用维生素B12制剂。草药外敷可缓解局部疼痛,凡温热效应与清凉 效应的資药都可收效。温热法是理疗的手段之一,如石蜡疗法等,对相应的病例都很有效。支架疗法的目的是保持颈椎安静、矫正颈椎的不良位置与姿势及防止颈椎的非生理性运动;有软型与硬型两种可供选用,支架制动2-3个月后症状多获缓解。但是颈椎的间歇性牵引法与推拿疗法,因有引起症状加重的可能,不应选用。用于注射的药物有消炎止痛剂,维生素B 12制剂等常规药剂,也确有一定疗效,近来亦用于临床,显示其确有镇痛效果。此外,前列腺素制剂也被用来改善脊髄的血流,对于手足麻木者具有疗效。


(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基本原则

手术方法有以下两种减压法,即自前方显露椎体、刨削切除椎体、刨削切开骨化的后纵韧带,将漂浮的后纵初带拉向前方,再于椎体刨削部植骨固定的前路法和自后方入路,切除椎板,扩大椎管以期对脊髄减压的 后路法。


两种方法现均较定型,现分别叙述如下:

1. 前方减压法

(1) 病例选择:骨化范围(或脊髓受压的长度范 围)为3个椎体以下,适用前路法。因为前方减压融 合术适应症是骨化范围较小,最多是4个椎体者,在某些情况下5个椎体也还能施行。

(2) 术前准备:术前先对病人装上Halo支架。手术时Halo支架的前方暂时拆除。

(3) 手术步骤:以脊髓造影片所示的充盈缺损处为中心,切除2?3个椎间盘,再用咬骨钳将椎体部 分咬去,并用气磨钻磨削切除椎体的后缘。随着椎体后缘的切除,使黄白色的后纵韧带逐渐显露于术野。骨化物的四周,即其与椎体相延续的部分应完全削开,以使骨化物游离。

上述操作应在显微镜下进行,为了避免对脊髓的异常压迫,切勿随意牵拉骨化物,待到确认骨化物四周均已软化时即暂停操作,并让骨化物逐渐地自 行向前方浮升。

(4) 术后处理:术后2?3周以CT扫描观察,此时显示骨化物大多都向前方移动。被削除椎体处植 人髂骨块者,可于术后一周左右允许在Halo支架 支持下开始步行。症状改善的时间因病例而异。病变早期施术者可立即改善;晚期施术者则要在术后 2-3个月方才恢复;也有因减压的**而引起暂时性上肢瘫痪者,大多在术后1?2个月恢复。


2.后方减压法即椎板切除术,或称椎管扩大术。适用于多个椎体后纵韧带骨化者。椎板切除的范围为脊髓造影所见阻塞部分再加上下各一个椎体。先将诸 棘突切除,再用咬骨钳咬薄椎板,然后用气钻将椎板 继续磨削到硬膜也能隐约可见的菲薄程度,此时用 剪刀将菲薄的椎板自正中线处切开,并向左右扩延,使硬膜囊逐渐膨隆而获得减压效果。与普通的椎板切除术相比,此种椎板切除术可以免除硬膜嚢与脊髓的部分性膨隆,从而开创了脊髓全段性减压的先例。


疗效及预后

手术效果均属良好,尤其是起病后发展迅速及病 程较短者,以及年纪较轻病例,而老年患者及外伤后致病者则疗效较差。这可能是由于老年病例中不少是多次发作、病情不断恶化,以致脊髓病变已呈不可 逆改变者。而外伤性病例,主要是因为受骨化物压迫,已处于病理状态的脊髓,如再受外伤势必容易招致不可逆变化。此外,尚有其他问题,包括后路有行多阶段椎板切除术后不稳定的问题,以及前路减压术椎管长度受限制的问题等。因此,欲获得良好的疗效,应对具有脊髄症状者及早施术。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石建民 骨科-骨外科|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病例10 文章56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