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一致被认为是一不可治愈、毫无希望的疾病。古希腊医学鼻祖Hip?pocrates曾描述过一个慢性截瘫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这种损伤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并影响生命健康。
影响:
(一)降低生活质量
正常人每天排尿约1500?2000ml,约排尿4?6次。脊髓损伤后患者膀胱的排尿或兼有贮尿功能障碍,而且下肢或兼有的上肢功能障碍,使病人自我处理排尿的能力更为降低,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最。国外曾对截瘫别人最希望恢复的功能作过调査,相对于站立、行走、排便、勃起等功能而言,病人最希望恢复的是对排尿功能的控制。
圆锥上脊髄损伤造成的痉挛性膀胱,不仅造成患者频繁的反射性尿失禁,而且残余尿多,尿路感染常见。尿失禁使病人衣裤充满尿味,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造成心理抑郁。许多患者只能待在家里,不敢参加户外活动和社交生活。尿液浸溃骶尾部皮肤,是脊髓损伤病人发生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消除脊髓损伤病人的尿失禁,获得较好的贮尿功能,是膀胱功能重建的基础。
(二)降低生存寿命
脊髄损伤存活1年以上死亡者为后期死亡。据美军资料,与肾功能损害有关脊髓损伤死亡原因,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者为80%以上,在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者为37%(伤后25年,Donnelly,1972),在参加朝鲜战争者为46%(伤后20年,Donnelly,1972),在参加越南战争者为22%(伤后15年,Borges,1982)。Frankel(1998)总结1943—1990年英国两个脊髓损伤中心3179名脊髓损伤病人的后期死亡原因发现,1972年以前泌尿系并发症列第1位,占22%,再依次是心脏疾病(20%)、呼吸系统疾病(19%)和癌症(11%);而1973—1990年间泌尿系并发症列第4位,占9%,排在呼吸系统(34%)、心血管系统(12%)和意外伤害(包括**)(10%)之后。男性死于泌尿系并发症的可能性比女性大75%。发达国家脊髓损伤病人泌尿系死亡率下降的原因,除了社会保障因素外,在医学上主要是普及了清洁性间歇导尿(clean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CIC)和神经药物学治疗。
可见,圆锥上脊髄损伤导致的痉挛性膀胱,对患者的寿命影响最大。目前泌尿系并发症仍是我国脊髄损伤患者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的类型:正常膀胱功能包括贮尿和排尿两方面,是由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相互协同而完成的。膀胱尿道的神经支配包括交感(T12-L3)、副交感(S-4)和躯体神经三方面组成,并受骶髄、脑桥的调节和大脑皮层的意识控制。
脊髄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分类方法众多,总体上可根据脊髓损伤平面分为两大类:
1.圆锥上脊髄损伤指发生在骶段脊髄以上的损伤,对盆底器官而言属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膀胱;的脊髓反射弧完整,在脊髄休克恢复后,多发展成高张力、高反射的疼率性膀胱:(spasticbladder),患者K:尿与排尿功能双重障碍。一方面,残余尿多,尿路感染常见,另一方面,反射性的膀胱收缩,不仅造成频繁的反射性尿失禁,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尿路感染和膀胱内高压引起的膀胱-输尿管返流,可逆向损害肾脏功能,影响病人的生存寿命。脊髓损伤后的痉挛性膀胱对患者危害最大。圆锥上脊髓损伤多伴逼尿肌与括约肌不协调。
2.圆锥部脊髓损伤指累及骶髓的损伤,对盆底器官而言域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膀胱的脊髓反射弧被破坏多发展成低张力、无反射的弛缓性膀胱,患者贮尿功能良好而排尿功能障碍,残余尿多,尿路感染常见。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一般治疗方法
治疗脊髄损伤后的膀胱功能障碍的传统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类:
1.导尿术包括耻骨上膀胱造瘘、持续导尿、清洁性间歇导尿等。目前对贮尿功能良好的弛缓性膀胱,多主张采用CIC法引流膀胱。
2.加压排尿和***点排尿如Crede手法、腹部加压器具,叩击下腹部、牵拉**等;这些方法有引起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可能,应监测膀胱内压不超过40cmH2O
3.神经药物学治疗包括作用于膀胱逼尿肌的拟胆碱能、抗胆碱能药物,作用于尿道括约肌的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减少膀胱传入冲动的神经毒性药物等。目前对痉挛性膀胱多主张在服用药物增加贮尿功能的基础上,用CIC引流膀胱。
4.膀胱尿道的结构性手术涉及的方面包括膀胱容量、膀胱出口、膀胱动力等,如膀胱抬高扩大术、利用肠段的膀胱成形术、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术、尿道支架扩张术、带蒂横纹肌移植术、小肠平滑肌移植术等。
根据脊髓损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有利于缓解病人的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