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文献:任金武,马聪敏,张立红,等.肾透明细胞癌的CT征象与预后关系分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J],2018,29(1):28-33.
此文章是保定市中心医院发表在《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关于肾癌CT征象与预后关系的一个研究。我本人是泌尿外科医生,现在对我们临床科室来说CT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诊断工具,因此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的时候,我就很想详细阅读,去了解一个影像科大夫如何从影像学的角度看临床。就此发表一下本人对此文献的浅解,望各位同道老师指点。
文献点评:作者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通过CT表现对患者进行T分期,相关CT表现由于肿瘤对肾周围结构侵犯程度不同,出现假阴性、阳性两类CT表现,导致了分期误差。这里和大家说明一下这个假阴性的意思,就是术后病理发现了肿瘤侵犯,而术前CT没有发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病灶侵犯程度较低较小,导致影像学下无法判断。比如一个患者实际有了肾静脉分支的侵犯,但是由于侵犯较小,术前CT是看不到的,而术后病理却能够发现。因此作者在研究中将T3a分为了T3a-CT和T3a-仅病理两组。作者为了表明这种CT表现和预后的关系,用统计学方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分析。
经分析作者的结果表明CT-T分期主要误差出现在T3a期。包括42例T3a—CT、24例T3a一仅病理一共66例T3a期患者中,CT分期T3a一仅病理患者组分别分布在Tl期6例、T2期18例。我个人认为这个结果从临床角度来说很好理解,因为T3a的辨别在CT上是最困难的,不像T1-2以大小辨别,T3a的一些指标如果侵犯程度小,则不易在CT上观察到,如肾窦脂肪、肾静脉的侵犯。
在生存方面作者发现T3a—CT组与T3a一仅病理组及T2一病理组在5年生存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T3a一仅病理组与T2一病理组在5年生存率上差别不大(P>0.05),且三组的生存曲线没有交叉。作者的这个结果也表明了为什么有些患者临床分期较高,但预后尚可的原因。有些患者术后虽然分期较高,如T3a期,但其侵犯程度相对较轻,术前CT无法发现,这类患者的预后和T2b相当。我个人觉得这个研究结果还是很有意义的,能够指导预后。
最后作者还做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大小、肿瘤是否穿透肾被膜、肾窦有无受侵、肾静脉及分支有无侵犯、下腔静脉有无侵犯、肿瘤有无坏死、肿瘤有无囊性变、肿瘤周有无受侵及有无新生血管等与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大小、肿瘤是否穿透肾被膜、肾静脉及分支有无受侵、下腔静脉有无受侵、肿瘤有无囊变、瘤周有无侵犯及瘤周有无新生血管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相对***的危险因素(P<0.05)。作者的这一研究结果和以往大多数的研究结果都相符,就不过多赘述了。
研究不足之处我认为是此研究的样本量有限,因此得出的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还有一个不足之处在于作者并没有提及这些患者治疗的方式,是选择手术、靶向还是综合治疗,还有就是如果手术治疗,手术是否是由同一名医生所做,对于早期肿瘤是选择部分切还是根治术,这些问题作者都没有提及。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来说,这些指标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很提倡现在多学科讨论,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需要互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