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点评—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外科 神经外科 2018-12-10 22:20  浏览 :2125
导读该项研究纳入120 例腰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进行分组,每组 60 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主要实施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椎间孔镜方式进行治疗,手术后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来分析探讨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该项研究纳入120 例腰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进行分组,每组 60 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主要实施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椎间孔镜方式进行治疗,手术后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来分析探讨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该项研究属于临床试验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减少了研究误差,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作者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作者在文献中没有提及具体采用何种统计学方法,直接说明计较结果不合适。并且作者在研究中没有排除椎间盘突出程度、累及椎间盘阶段对研究结果的干扰。椎间盘突出程度是最主要的干扰因素,应该进行干扰排除。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和出血量等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无论是在切口长度手术中出血量还是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要高于观察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 VSA 评分比较当中观察组也要优于对照组(P <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对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VAS 评分资料描述均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直接采用t检验的方法不合适。作者应该相对所有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以及方差齐性检验,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才能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的话采用t检验的方式进行比较;如果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轶和检验的检验方式。不能盲目的选择统计学描述及统计学比较方法。

作者也应该对术前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疼痛VAS 评分,比较术前与术后评分差异来体现治疗的效果。作者还应该对所有研究对象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以及对治疗满意度的评价。

点评文献: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文献作者:黄文正。发表期刊: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4月 第2卷第7期:219-221。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齐学帆 外科-神经外科|医师
病例230 文章95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