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解读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三者临床诊断关系
儿科
儿科综合
2019-02-21 21:20 浏览 :53551
导读在临床上有很多医生对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三者综合分析病情的问题有所迷茫。今天和大家共同复习一下这三者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的特点。
血常规,首先谈一下白细胞升高的提示内容,临床上白细胞很少单纯升高的,一般都伴有中性粒细胞或者淋巴细胞或者嗜酸粒细胞其中之一升高的现象,下面逐一谈一下。
图片来源:123RF
一.白细胞升高,而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特别是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2.某些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疱疹性咽颊炎,胃肠型感冒,也可以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情况。3.某些非感染性疾病,如儿童常见疾病川崎氏病,成人Still病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也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4.其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妊娠、分娩及情绪变化等。
二.白细胞总数升高,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急性病毒感染,如甲乙型流感,普通型的感冒,若长期持续升高,需注意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三.白细胞升高合并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寄生虫感染,也可见于结核、变态反应。
综上所述,不要见到白细胞升高,就确定是细菌感染,要看是否伴有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增高?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当中,还存在着病毒感染的情况,那么临床怎样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呢?下面就需要用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下面首先来看一下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各自特点。
C反应蛋白(CRP):它是一个敏感的炎症指标,常于疾病初发的6~8 h开始升高,24~48 h达到高峰,升高幅度与感染或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细菌感染时,血清CRP可呈中等至较高程度升高,80%的患者CRP超过100 mg/L,88%~94%的患者超过50 mg/L。病毒感染时,CRP的水平多正常或轻度升高。CRP水平与感染范围和感染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当CRP水平为10~99 mg/L时多提示局灶性或浅表性感染,≥100 mg/L时多提示脓毒症或侵袭性感染。但其对重症感染及血流感染的预测价值不如降钙素原(PCT)。[1]
降钙素原(PCT) PCT在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2~3 h)即可升高,感染后12~24 h达到高峰,PCT浓度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感染消失后恢复正常。因此对严重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很有价值:PCT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判断脓毒症的重要工具。当PCT浓度升至2~10 μg/L时,很可能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具有高度器官功能障碍的风险;当PCT浓度超过10 μg/L时,高度提示为严重细菌性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并常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具有高度死亡风险。
知道了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临床特点后,回头看如何判断为细菌感染?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同时伴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升高时,提示为细菌感染,一定要应用抗生素治疗。而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是正常值,临床分析为病毒性感染,此时先给予抗病毒治疗,不需要应用抗生素。
临床上还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及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而降钙素原是正常的,这种情况分析也是病毒感染或者支原体感染。但如果c反应蛋白升高大于等于5倍以上(和标准值的上限值相比较),尽管降钙素原是正常的,临床也要考虑应用抗菌素,因为降钙素原有时也受药物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暂时是可以不升高的。
总之,临床医生一定要会解读血常规、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的具体临床意义。不要见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就应用抗菌素。这点在临床上是大忌。在临床上要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一定要三者同时检查。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当机体免疫力很弱。又存在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以是正常的,c反应蛋白也可以受到抑制,此时如果降钙素原的明显增高,具有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定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 4 ): 243-257.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7.04.002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