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后相继出现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

其他科室 其他 2011-02-22 18:22  浏览 :5303
导读 更确切的说今天我遇到的同一患儿接连出现的两次反应是过敏反应和热原样反应。第一次反应是致敏的肥大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的喉头水肿,考虑是药物过敏。第二次是液体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故患者无明显高热,考虑是液体或输液袋问题。

    更确切的说今天我遇到的同一患儿接连出现的两次反应是过敏反应和热原样反应。第一次反应是致敏的肥大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的喉头水肿,考虑是药物过敏。第二次是液体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故患者无明显高热,考虑是液体或输液袋问题。

    患儿病例摘要:

    患者,男,8岁,因咳嗽、咯痰、发热、呼吸困难二天来诊。2天前发热、咳嗽,咯痰,口服头孢氨苄片、双黄连、咳特灵,未见好转,今日发热加重来诊。患儿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睡眠,二便尚可。有哮喘史,近2年来未有发作,无其他疾病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8.8度,呼吸:25次/分, 脉搏:120次/分,精神状态良好,偏瘦,查体配合。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良好,结膜无充血。鼻腔无分泌物,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胸廓对称,右肺部干罗音、双肺喘鸣音、呼气时相延长。心界不大,心律12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及,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间4次/分。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大致正常。

    初步诊断:


    1.右支气管炎

    2.支气管哮喘

    治疗方案:

    (一)5%GS100ml

    细辛脑8mg  ivgttgd

    (二)5%GS150ml

    病毒唑0.25

    维生素C1.0    ivgttgd

    (三)5%GS250ml

    阿奇霉素0.25   ivgttgd

    第一组液体约1分钟,患儿诉说腹痛,继而出现胸闷,随即咳嗽,呼吸困难,头上扬,脖子前伸,面部充血,双眼球结膜充血,心律170次/分,考虑可能因哭闹呛咳所致气管痉挛,立即拍前胸助其排痰,未缓解。马上给予5mg地米静推,空糖换掉液体。患儿咯出黄痰后缓解,面色恢复自然。不排除和细辛脑有关,停用第一组液体。

    换第二组液体,5分钟后,患儿突然脸色苍白,双腿抖动,继而双手,嘴唇抖动,牙齿打颤。呼吸稍快,体温不高,脉搏约140次/分。急给予50%GS 10ml+5mg地米静推,肌注苯海拉明10mg,几分钟后,患儿自觉不冷,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肌注苯海拉明时患儿清醒。)

    经过一番解释后,患者家属同意继续输液。

    第三组换用盐水加阿奇霉素,患儿状态良好,听诊无喘鸣音。随后静滴阿奇霉素三天,患儿未有不适,病情好转。

    知识: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是一个复杂和抽象的过程,我们可将I型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过敏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此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即课本上所说的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其中肥大细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和黏膜下层,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过过原的致敏状态。通常这种致敏状态可维持数月或更长,如果长期不接触该过敏原,致敏状态可自行逐渐消失。

    ②激发阶段:指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这种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除了组织胺以外,还可以是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们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物增多。

    ③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根据反应发生的快馒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早期相反应主要由组织胺引起,通常在接触过敏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晚期相反应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过敏原**后6~12 h发生反应,可持续数天。

    输液反应 :是输液不良反应的简称,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有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

    热原反应 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临床症状是高热、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于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热原样反应 由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主要受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液环境等污染。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