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病,又称“肢端动脉痉挛症”,是一种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以阵发性四肢肢端间歇性苍白、紫红和潮红为主要临床特征,以手指指端多见,且呈对称性。好发于20~30岁之间的女性,且于寒冷季节或情绪激动、紧张或过度疲劳后发作频繁,病情加重。对于引起本病的致病因素目前尚不明确,现代西医学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中医学中无此专有病名,一般归属于“四肢逆冷”、“血痹”等范畴。在一些经典中医书籍中可见到与本病相类似的记载,如《素问·五藏生成》篇曰:“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首次提到外风、血瘀为本病之病因病机。嗣后《伤寒论》提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开治疗本病之先河。
对雷诺病的辨证论治,综合各家临床经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型:
(1)阳虚寒凝
症状:患指(趾)肿痛,肤色白如蜡状,继则青紫、潮红,握摄不力,形寒肢冷,或有麻木肿胀感。精神萎靡,面色咣白,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来沉细。
治法:温阳散寒,宣通血脉。
处方:当归20克,细辛3克,桂枝6克,白芍15克,甘草3克,熟地黄12克,鹿角片10克,炙麻黄3克,川牛膝12克,炮姜4克,制附片12克。
加减:关节肿痛加防己、独活;肤色青紫加丹参、桃仁;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加白术、木香;腰膝酸冷加仙灵脾、补骨脂。
用法:日服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主加减共治35例,痊愈31例,好转4例,全部有效。
常用成方:桂枝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独活寄生汤等。
(2)气虚血涩
症状:患指(趾)肤色苍白,麻木,肢端逆冷时间较长,继而转为青紫,遇温则肢端皮色恢复正常。同时伴关节肿胀,活动欠利,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肌肉瘦削,面色无华。舌质淡嫩,边有齿印,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和血,温经通痹。
处方:黄芪30克,桂枝6克,白芍15克,生姜5片,大枣20克,地龙9克,延胡索12克,白术15克,党参20克,赤芍12克,茯苓18克,甘草3克。
加减:肢端逆冷甚加附片、鹿角胶;夜寐不安加酸枣仁、远志;大便秘结加火麻仁、郁李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加减治疗59例,痊愈44例,好转15例,全部有效。
常用成方: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补血汤、补阳还五汤等。
(3)气滞血瘀
症状:肢端较长时间出现青紫或紫红,皮肤发凉,麻木疼痛,症状随情志变化可反复出现,指(趾)端肌肤可见瘀点,或见指甲畸型,常伴胸胁胀痛,精神抑郁等症。舌质暗紫或有紫斑,脉来细涩或沉细。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处方:柴胡9克,香附12克,白芍15克,枳壳10克,川芎6克,甘草3克,当归12克,桃仁12克,牛膝12克,五灵脂9克,丹参20克。
加减:关节肿痛加威灵仙、防己;瘀血严重加水蛭、刘寄奴等;胸胁胀痛加川楝子、延胡索。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35例,均取得较好疗效。
常用成方:柴胡疏肝汤、血府逐瘀汤、丹参饮、身痛逐瘀汤等。
此外,尚有患肢郁久化热,而现指(趾)端灼痛,肤色紫黑,局部伴有浅在溃疡或坏疽,人夜痛甚,舌质绛红,舌苔黄腻或黄糙,脉多弦滑数。有资料以此列为湿热蕴阻型,鉴于目前临床病例较少,故不再另立一型,可供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