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散治太阴温病

其他科室 其他 2011-11-28 11:09  浏览 :4822
导读银翘散方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上焦篇》: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瘟,初期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瘟、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要读懂这段文字,需明白太阴、温病等概念。《温病条辨》中有如下

    银翘散方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上焦篇》:“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瘟,初期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瘟、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要读懂这段文字,需明白“太阴”、“温病”等概念。《温病条辨》中有如下记述:“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肺。”“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瘟疫,有温毒,有暑温、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风温。”

    结合叶天士在《温热论》中的论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合皮毛而主气,故云在表。”我们可以认为,银翘散方治疗外感温病初起,邪在上焦肺,以肺表症状为主要表现,症见发热、口渴、有汗、脉数者。至于恶寒与否,论中明言不恶寒。论中把银翘散证置于桂枝汤证之后,且又云:“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可见,治疗温病初起,使用桂枝汤或银翘散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恶寒。但书中也提到:“本论第一方用桂枝汤者,以初春余寒之气未消,虽曰风温,少阳紧承厥阴,厥阴根乎寒水,初起恶寒之证尚多,故仍以桂枝为首。犹时文之领上文来脉也。本论方法之始,实始于银翘散。”

    体会这段话,之所以用桂枝汤,有从伤寒到温病过渡的作用。此处的桂枝汤证,可以说进一步就是银翘散证,二者之间并无截然分别。结合银翘散方中也用到了辛温药,可以认为银翘散证是可以有恶寒的,只是程度较轻而已。

    论中未提及脉浮,只提及动数。至于两寸独大,也该是不缓不紧而偏动数者。论中未提及舌象。病在上焦肺,未波及中焦,且病属初起,不见明显虚证,推测其舌苔应该不多不少,也就是说既不可苔腻,也不可少苔,而是舌苔薄白。如热象较显,可呈舌质红,舌苔薄黄。

    论中提到“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为什么?“温毒者,诸温夹毒,秽浊太甚也。”“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温疟者,阴气先伤,又因于暑,阳气独发也。”“暑兼湿热,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温毒秽浊太甚,暑温、湿温、温疟,皆因于暑,而暑兼湿热。可以这样认为,此四病初起,之所以不能用银翘散方治疗(即使是在上焦太阴),其原因在于夹有秽浊或湿邪(银翘散方本治热)。

    学方用方,必须注意其不可用之处。通过上述分析,病证秽浊较甚或夹有湿邪,是不可以使用银翘散治疗的,至少应该是相对禁忌。清代医家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对银翘散方的主治给予了中肯的论述:“治风温、温热,一切四时温邪,病从外来,初起身热而渴,不恶寒,邪全在表者。此方吴氏《温病条辨》中之首方。所治之温病,与瘟疫之瘟不同,而又与伏邪之温病有别。此但言四时之温邪,病于表而客于肺者,故以辛凉之剂轻解上焦……此淮阴吴氏特开客气温邪之一端,实前人所未发耳。”

    后人诟病银翘散者,多因不明其主治外感温病而不治伏气温病和瘟疫。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