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人民日报《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只有10万人穿上白大褂,明天谁来当医生?》

其他科室 其他 2018-10-24 17:00  浏览 :5782
导读报道称,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只有10万人最后走上医学岗位。很多医学毕业生放弃从医,主要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投入大、风险高、报酬低。这一现象到现在依然存在,近几年的医改虽然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医生的价值为前提,同时医保部门的财政漏洞也越来越大,就拿现在医院很多医疗耗材的限制性应用就可见一斑。

最近读到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只有10万人穿上白大褂,明天谁来当医生?虽然是2年前的文章,但是现在看来依然符合当下医疗环境。

文中的大部分意见都很切合现实,但有部分意见却不敢苟同。文中指出,医改表面上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人,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公立医院改革的瓶颈。其实这要分开来看,在县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的确是人才短缺严重,无法发展;但一些好的三甲医院及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却挤破头也进不去,最低要求都是博士学位,甚至还要海外留学经历,SCI文章要求。总体来看可能中国的医生数量的确不够,但更为严重的我想应该是人才的两极分化,大医院的挑挑拣拣与小医院的门庭冷落成鲜明对比!同时,老百姓普遍反应的看病难问题也是如此,一点小感冒都要去三甲医院就诊,看病怎能不难。中国的医改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报道称,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只有10万人最后走上医学岗位。很多医学毕业生放弃从医,主要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投入大、风险高、报酬低。这一现象到现在依然存在,近几年的医改虽然已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医生的价值为前提,同时医保部门的财政漏洞也越来越大,就拿现在医院很多医疗耗材的限制性应用就可见一斑。

文中指出,医生薪酬过低,直接影响到未来医学人才的供给数量和质量。这是一个长期效应的问题,可能当下看不出有什么影响,但如果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拒绝选择学医,医学院校找不到优秀生源,这难免会影响以后医生的总体质量。比如2016年的一篇文章称,香港新发榜的4名状元当中,有三名表示立志行医,一名表示想当律师。与此鲜明对比,在2016年内地22个省份的36位“状元”中,竟无一人选择医学!不仅2016年,近2年各省的高考状元也鲜有学医的,就算有,也是选择到香港或者国外读书。虽然高考志愿是自愿选择,但状元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最顶级学子的选择,谁不希望看病的时候治疗你的医生是最顶尖的人才吗?医学需要顶尖人才,如果最出色的人都不愿意选择医学,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担心的事吗?这就是一个长期的恶性循环,如果国家的医改没有一个有力的措施,这一现状将很难改善。但说到医学生数量的影响可能就没有那么大了。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基本的生源数量还是有保障的,担心中国“无人学医”完全是庸人自扰。只是质量上与国外相比要差很大一个档次。

另外,标题指出,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只有10万人穿上白大褂,据我个人知道的,全国中西医院院校有200多所,按平均每个学校招收1000统计,大概每年有20万本科毕业生,还有很多大中专院校,可能也有20万吧,60万的话应该可能加了临床相关专业,大部分选择放弃医学估计是大中专毕业的学生以及非临床专业!在我身边的临床毕业生来看,选择放弃的寥寥无几,主要是由于临床专业性太强,5年本科3年硕士下来再选择放弃需要很大的勇气。

明天谁来当医生?这个倒不用担心,在大学普遍扩招的情况下,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明天谁能让我们放心的把自己的生命交于其手?谁能真正让患者感到安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本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代儒 骨科-骨外科|主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病例5 文章9 音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