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工作多年来,有一个深深的感触:对于某一个疾病的治疗可能不如专科医生那样精通,但是一定要有识别高危疾病的能力,因为只要具备这种能力,就可以发现已下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高危重症病人,避免疾病的误诊,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保护自己。前几天遇到的一个高位胸痛病人就是这样。
初冬的一个下午,大约快五点的时候,接到急救电话:距离10公里远的村子有一位心绞痛病人,急需救治。马上出车,下车后见:一位老大爷端坐在床边,主诉心口疼痛难受接近两个小时。询问病史得知:患者男,80岁,至今日下午三点钟开始出现胸前区持续性针扎样疼痛,并伴随全身大汗,自己口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疼痛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遂拨打120。查体:,T:36.5℃,P:100次/分,R:20次/分,BP:左侧128/75mmHg,右侧131/78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律齐,心音低钝,可闻及S3奔马律,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双下肢无水肿,四肢末梢发凉。进行心电图检查示:高侧壁、下壁、广泛前壁心肌缺血。
结合患者的症状看,当即判断为:高危胸痛,可能是大血管的严重病变,并且患者的血管堵塞有可能还在逐渐加重,随时可能出现室颤等危急状况。想到这里,先不向病人家属交代病情,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静推肝素3000单位,给予阿司匹林300毫克、替格瑞洛180毫克口服,病迅速转运上车,进行心电监护、吸氧等治疗。稍后才向患者的儿子交代病情。可惜,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患者的儿子竟然在急诊PCI与溶栓的治疗选择上面犹豫不决。再次讲明相关状况之后,患者的儿子还是不能决定,最后决定:到医院与姐姐商量之后再定。家属不同意,我们也没有办法。但到了急诊科之后,患者的几个子女仍然在急诊介入还是溶栓的治疗上面犹豫反复讨论,最终在接近当晚六点半的时候,才决定:急诊PCI手术。这个时候,距离发病已经有三个半小时了,也就是210分钟。
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急诊PCI的最佳救治时间是发病120分钟之内,超过这个时间后间隔的时间越长,心肌的坏死程度越严重、而且心肌坏死的面积越大。像这样拖延210分钟再决定治疗,以最快的速度打通冠脉血管,也是在发病后220分钟的时间点了。这样的治疗,很难保证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虽然患者家属不明白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但是医生一定要知晓,尤其是急诊医生,以为急诊医生大多是第一位接触患者的医生,正确的判断评估病情,对于后续的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高位胸痛的病人,遇上一位技术优良、认真负责的病人,那么的他的生还几率可以说至少有了一般的保证。但是如果遇上一个“庸医”,那真的可能是“连怎么似的都不知道”。当然,“庸医”也会面临严重的后果。
所以急诊医生一定要掌握高危疾病的诊断,因为不会治病可以请会诊;但是如果不能判断疾病的危险程度,那就连请谁会诊都搞不清楚。“虽然我不会治病,但是我会叫人”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策略。